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黑车难题根子在公意与规则的分离

2014年08月29日 10:17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行动与口号,选择与法律,实利与表面,我们已经习惯了彼此天差地别的分裂,甚至失去了改变谎言的兴趣。

  济南女大学生遭黑车司机绑架,重庆少女“搭错车”遇害……接连发生的恶性案件,让黑车安全再成焦点话题。

  对上班族来说,恐怕很多人都坐过黑车,明知违法,却无可奈何。毕竟当下公共交通设计死角太多,从公交站到家门口接驳不畅,社区公交本能填补真空,可垄断环境又扼杀了其生存空间。合法的路走不通,自然是非法行为横行。

  黑车屡打不休且蓬勃发展,体现了行业管理的荒谬。看得见的手过多干预市场,取缔了消费者、经营者自主议价的空间,当大家为了几分便宜、几分方便甚至不顾安全时,足证交易成本已大大偏离常态。

  面对这个畸形儿,执法部门亦觉棘手。严打吧?执法成本太高;放任自流吧?蔓延又太快。只好风声紧时猛抓,风声缓时网开一面,以震慑的方式限制其规模。可由此又派生出两个大问题:首先,如果法律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尊严何在?如何杜绝腐败?其次,运动式执法将培育不守法的精神,分裂社会共识。

  这样的荒诞剧,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墙上贴满“拒乘黑车”标语,警车就在不远处巡逻,可黑车司机们满不在乎地大声招揽生意,乘客们毫不迟疑上车……行动与口号,选择与法律,实利与表面,我们已经习惯了彼此天差地别的分裂,甚至失去了改变谎言的兴趣。

  这,真的仅仅是百姓太愚蠢?真的仅仅是基层执法人员不作为?

  现实是,我们太多的规章是在办公室里编出来的,难接地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成分日渐稀少,博弈往往只在小圈子内进行,能进门的人再少,嗓门却大,进不了门的人再多,只能悄无声息。这一先天不足给了既得利益者绑架公意的机会,他们通过伪造专业经验、虚拟危险后果等方式,逼大家去埋单,而自己却能坐收红利。

  黑车难题,根子在市场不臧,在公意与规则的分离。当这么多人不得不用脚把票投给黑车时,我们不应装聋作哑,法律维系现代社会的运转,任何不守法的行为,都是对秩序的威胁,但现代社会需要的是良法,而非王法,如何让法律更充分地体现民意,是突破现实种种难局的一把钥匙。(蔡辉)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