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天津检验检疫全力保障2014夏季达沃斯安全举办

2014年09月04日 15:37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2014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即将拉开帷幕。届时,预计将有来自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成长型公司和世界500强公司的CEO、全球青年领袖、重要政界领导、学者、社会领袖、青年科学家等代表汇聚津门。同时,论坛举办期间仍处于埃博拉疫情防控关键阶段。为保障论坛安全顺利举办,天津检验检疫局提前筹划、精心准备,着眼把关和服务两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全力保障论坛人员物资安全入境、便捷通关。从该局了解到,目前天津检验检疫相关部门已做好了各项保障准备工作。

  在埃博拉疫情防控方面,天津检验检疫局本着“安全、简便、快捷、高效”的原则,结合口岸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尽最大力量保障国门卫生安全。

  首先,加强疫情防控教育宣传。印制了相关宣传材料2000余份,在旅客通道、候机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并通过咨询服务台、电子显示屏、机场广播等方式向出入境人员宣传埃博拉疫情防控知识和检验检疫要求。与20多家航空公司以及边检、海关、地方卫生、急救等单位建立了联系沟通机制,确保有来自疫情发生地人员或疑似病例能及时获知、妥善处置。

  其次,加大现场检疫查验力度。补充了防疫物资和防护用品,定期对体温检测设备进行全面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对可能载有埃博拉疫情发生地人员的航班严格实施登机检疫。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货物、快件实施100%的检疫查验和预防性消毒处理。禁止来自疫情发生地的人体组织、血液及其制品、非人灵长类动物和果蝠及其产品的入境。一旦发现发热、头痛、出血、呕吐等可疑症状人员,立即开展医学排查。对疑似病例,及时转送指定医院诊治。

  第三,密切京津卫生检疫合作。参加2014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的VIP代表和国家元首的专(包)机大多在北京机场入境。京津两地检验检疫部门密切协作,成立了协调工作组,建立了人员检疫信息交接、移送、跟踪监管等机制,确保对与会代表、专(包)机的入境检疫严密、顺畅实施。

  另外,天津检验检疫局积极与论坛组委会沟通,及时了解来自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发生国家地区专(包)机、人员到港的基本信息。在滨海国际机场设立了来自西非人员专用通道,在给予礼遇待遇、提供通关便利的同时,开展体温监测、医学巡查,并要求参会人员填报《来自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区人员信息登记表》、并提供《离境检疫申报单》。

  在论坛人员物资通关方面,天津检验检疫局也制定了相应服务保障措施。

  一是选调力量壮大保障队伍。从业务部门选派26人成立了2个工作组,分别负责论坛保障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现场检验检疫。抽调2名业务骨干分别派驻首都机场和滨海国际机场,与地方口岸部门成立联合服务工作组,随时联系协调检验检疫保障事宜。

  二是主动对接做好政策宣传。指派专人与论坛组委会主动对接,就相关检验检疫政策加强沟通,做好出入境人员、动植物产品、导盲犬或伴侣动物、特殊物品、强制性认证产品及货物木质包装等相关政策宣传及解释工作。

  三是着眼高效保障便捷通关。在海港及空港开设论坛报检专用窗口2个,在滨海国际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旅检现场设立了引导牌和达沃斯论坛专用通道。给予达沃斯论坛参会代表及其携带物品通关便利,给予VIP代表和国家元首等检验检疫通关礼遇。在滨海国际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货检现场设置达沃斯论坛绿色通道,对于涉及行政许可的货物,可依据论坛筹备办公室开具的证明文件,给予快速验放通关便利。入境货物带有木质包装的,在货物运抵后将木质包装存放在指定地点,实施集中检疫,检疫合格后方可动用。

  此外,天津检验检疫部门还在空港口岸开展食品安全大排查,对滨海国际机场餐饮和服务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情况、食品原料采购、餐饮具消毒等关键环节,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派专人监管两家航空食品配餐公司,对采购、生产、运输全过程进行卫生监管,加强食品的源头检疫和食品卫生的安全检查,确保安全卫生食品配餐上飞机。(通讯员 顾建柱)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