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女性“回家”,孝就能“固堤”?

2014年10月20日 15:13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家庭教育高峰讲坛上,学者钱文忠公布了一组“惊人”数据——去年,经媒体公开报道的“儿子弑母案”不下300例!在他看来,孝道作为中国文化最后一道“堤坝”,已出现动摇甚至有崩塌之虞。为此,他提出除了依靠教育改变现状外,中国女性应回归家庭。此言立刻引发不少争议。

  “孝道”曾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信仰之一。今天,它依然在中国人的信仰世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孝道所存在的经济社会基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决定了其呈现方式也是与时俱进的。

  从钱先生的论述来看,母亲曾凭借着满满的爱,给予他教养、文明、审美、善良、坚韧和持久的耐力。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女性所从事的工作属于兼职,“上下班时间很自由,把责任交给男人来承担”。也许正是如上种种,让他感觉到了女性回归家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但是,女性回归家庭,孝道就能“固堤”吗?

  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分工中,女性之所以拥有了重要地位,与过往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劳动力结构变迁密切相关。女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等受教育权利,因而也在个体发展上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和进步空间。这是当前乃至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一笔不可多得的智力资源财富。更何况,研究早已表明,现代家庭中的父职、母职各有所长且可以彼此配合,更灵活的夫妻合作分工不仅可以减轻彼此在物质、精神生活上的压力,也有益于下一代获得全面的人格、智力、体能发展。

  “儿子弑母案”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从根本上说,还是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即便女性回归家庭,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类似的伦理悲剧恐仍不能避免。所以当务之急,是构建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亲情沟通方式。那些在新的变迁中作出灵活调试、且给人们带来更多美好感受的传统价值观,终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共同信仰不变的底色。柳森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