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南村民称持有68年前新四军借条 当地重启调查

2014年11月06日 15:3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68年前新四军一张3万元借条,是真是假?所借现金是何币种?该怎么兑现?这些问题如今成为摆在河南省光山县村民张志良和当地政府面前的难题。日前,张志良的诉求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关注,当地政府时隔多年后再次启动调查,并称一旦鉴定属实及身份确定无误,将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墙缝里发现68年前新四军借条

  一张发黄的老宣纸,上面写着“今承湘店乡保庄张炎山先生借给本军现金叁萬元,特给此据为凭。”落款为盖有红色私章的“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六月四日”。

  借条右端印有“争取和平,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统一的新中国”,左端附注注明所借粮款可凭此据在今后政府征收田赋时抵销,剩余数额政治部保证偿还。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为1946年,距今已有68年,借条现在的主人是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南向店乡村民张志良。张志良称,借条中的“张炎山”是他爷爷,解放前曾在乡里经营中药店铺,家境富裕,借条中的“湘店乡”现已更名为“南向店乡”。

  据张志良介绍,1989年,其父张富友在拆建祖屋时发现土墙缝里塞着一个红布包裹,里面正是这张老借条。张父曾找当地政府要求兑换,但政府只愿给几百元,张父不同意,于是又把借条拿了回来。

  张志良说,自1993年父亲去世后,他曾多次向光山县人民政府反映借条一事并要求兑现,但至今未能如愿。

  当地政府调查多年无果

  张志良的外甥刘先生从2009年也开始帮着他处理此事。刘先生向记者说,2009年舅舅就曾打当地市长热线反映此事,当地很重视,并出具了处理意见。县财政局提出:张志良提供借款借据原件,由财政部门牵头,组织民政、公安和银行等部门进行联合调查,并请有鉴定资质的单位对原件进行重新鉴定,如属实,将按有关程序办理偿还事宜,否则将按信访程序处理。

  但后来此事却没了消息。直到2012年7月底刘先生再次反映此事后,当地才又主持召开了一场联席会议,由该县财政局、民政局、公安局和银行等部门一同参加,刘先生也出席旁听。然而会议开完后兑现一事却再次搁置。

  对此,光山县政府在一份情况说明中称,他们已于当年8月22日提出三条处理意见:一、公安部门调查张志良与“张炎山”祖孙关系真实性;二、公安、民政部门核实借据的真实性;三、银行部门核实借据中所提现金为何币种。

  根据这份情况说明,调查组曾多次与张志良本人协调解决,要求其提供与“张炎山”关系证明,因其在外务工始终未能提供有效证明,且借条原件一直没有鉴定,加上民国时期市场流通货币种类繁多,而借据上并未明确货币种类,故此一直无法准确认定3万元的币种。

  刘先生回忆说,会后政府曾让他们去找权威部门对借条进行鉴定,他咨询过一些鉴定机构,但收费都很高,有些甚至开价十几万元,他们无力承担鉴定费用,一直拖延至今。期间,他们还曾打算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因无法认定借条价值而作罢。

  借条兑现有规可循,真伪鉴定成关键

  解放前的借条应该如何兑换并非无规可循。1957年,财政部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人民政府和人民军队向群众筹借、筹募的款项如何归还问题曾发出通知。1980年,财政部修正此通知,规定此类问题由各省、市、自治区直接核实处理。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兑现解放前部队借条的报道也常见诸报端。

  目前借条能否兑现的关键在于鉴定借条真伪以及认定借条中的3万元到底是银元还是法币。如果借条为真并且货币是银元,就可以按照财政部相关的文件和政策进行兑付。

  刘先生表示,借条肯定不是伪造的,他们也没有能力伪造借条。他认为,借条中的3万元应该是银元,因为如果是国民党发行的法币,按当时兑换比率,3万法币只能兑换3块银元,只够买3个馒头,“新四军不可能只借这么少的钱。”

  5日晚上,在郑州工作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光山县财政局一位副局长已经和他取得联系,要求来郑州找他一起找人对借条进行鉴定。

  光山县委、县政府随后也给记者发来一份情况说明,再次表明处理意见:一、对借据中“张炎山”与张志良在诉讼请求中所述其爷爷“张炎善”是否为同一人进行核实;二、对张志良与张炎山的祖孙关系进行确认;三、要求张志良携带借据原件与县有关人员一起到有关权威部门对借据真伪及币种进行鉴定,一旦鉴定结果及身份确定无误,将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记者李亚楠)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