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APEC会议结束限行解除 市民:真有些不适应堵车

2014年11月13日 14:47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石市史上最大规模、最严格的限行已然结束,8天畅通和“APEC蓝”是这次应急减排措施带给我们的最切身感受。无论是市民街谈巷议,还是网上声音,抑或专家观点,除了回味还有更多反思,特别是对“APEC蓝”的期盼,对畅通的向往,对绿色出行的“点赞”。

  期盼“APEC蓝”变“365蓝”

  昨天站在新闻大厦远眺,西山清晰可见,在这个深秋时节非常难得。在APEC期间持续的好天气,被人们形象地称为“APEC蓝”。为了“APEC蓝”,两省两市(河北、山东、北京、天津)都采取了紧急减排措施。省会石家庄实行了最高一级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从工业企业减排、控制扬尘、机动车减排几个方面下了真功夫:

  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限产、停产企业名单,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50%以上,建材行业(包括水泥、钙镁、陶瓷等)停产。除重大民生抢险工程外,所有在建施工工地一律停止土方、搅拌、拆除等施工作业,所有非煤矿山、粉状物料贮存场等扬尘污染源停止一切产生扬尘的生产活动,所有露天矿山以及滹沱河、磁河(木刀沟)、沙河区域内所有采砂场关停。史上最大规模、最严厉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以及公交车免费,更是让广大市民感受深刻。“APEC蓝”可谓来之不易。

  APEC结束后,市民仍希望“APEC蓝”永驻石家庄,希望天天蓝天白云悠悠。网友“hbzyz”说,APEC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享受蓝天的机会,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有能力、有办法保证“APEC蓝”,关键看决心;网友“yjr”说,此前多地政府提出不要带血的GDP,借着这个机会,是不是也可以说“不要带污染的GDP”呢?

  市民朱先生说,让“APEC蓝”变成天天蓝,广大市民能做的其实很多,不要焚烧落叶、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节省水电消费等等。还有一点就是改变出行方式,原先倡导每周少开一天车,现在我们能否自觉单双号开车出行呢?

  “突然一堵,真有点儿不适应”

  昨天傍晚6时,是结束单双号限行后的第一个下班晚高峰,在省会中山路、体育大街、和平路等街道,让很多司机习以为常的拥堵再次出现。“畅通了几天,突然一堵,真有点不适应。”在体育大街和平路口,正驾车等待绿灯的市民刘先生说,昨天深夜知道12日不再限行了,于是就开着尾号是9的私家车上班,早晨还是很畅通的,估计跟大部分市民不知道取消限行有关,“你看下班这个点,又堵得让人心烦了。”

  确实如刘先生所言,昨天上午8时许记者乘坐177路公交车上班时,路上行驶的还多是双号车,单号车偶尔有几辆。到下午下班时分,单双号车已经分不出多少了,拥堵又回来了。

  据市交管局的统计,限行期间,槐安路主路由平日25公里的时速提高到了60公里左右,提速一倍以上,市区17个堵点也全部消失,效果显而易见。

  有网友调侃“应该天天举办APEC”,确实代表了部分市民的心声。“大家对‘行’的最基本要求就是畅通和安全。”市民李女士说,8天的畅通已成为大家美好的回忆,更应该成为大家特别是有车一族反思出行方式的契机。要想天天畅通,唯有开车的每一个人都理性用车,合理用车,尽量少开车。

  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成为课题

  配合限行的最给力措施,当然就是公交车免费了。这一普惠广大市民的措施在石家庄第一次实施,引来市民“点赞”。

  来自石家庄市公交总公司的数据显示,公交车8天免费,总客流量达到了2450万人次,而原来的客流量是日均180万人次(8天总客流量以此估算1440万人次)。也就是说,8天免费乘车,吸引了超过1000万人次的市民选择公交车这种绿色出行方式。市民对绿色出行的认可,由此可见一斑。

  长期以来,石家庄公共交通分担率一直偏低,如何吸引市民始终是一个课题。长期关注公共交通的市民刘志果说,APEC会议给了石家庄这么一个机会,市民也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选择。今后,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措施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刘先生说,在公共交通发达的城市,已催生了众多“BMW族”(B指Bus即公交车,M指Metro即地铁,W指Walk即步行),石家庄地铁正在修建,希望通车后,石家庄也能出现大量的“BMW族”,通过公交车、地铁、步行的组合,为改善我们城市的交通拥堵和空气质量,尽自己的一份力。□本报记者 孙会芳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