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电脑城“最牛经销商”月赚三千 辞职改卖红薯

2014年11月19日 11:07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从电脑市场退出并不代表失败,而是另一个新的开始。

  有时候下班坐在地铁上想,虽然这条路走得很辛苦,但很充实,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特别喜欢筷子兄弟那首《老男孩》,它能体现我们‘80后’的心声,坚信梦想。

  “红薯哥”挣多少?“保密”

  只知道小店一月能卖7万多

  “来,我帮您选一个最甜的。”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一家20多平米的茶饮店内,老板谢强一边熟练地翻动烤炉中的红薯,一边热情地招呼顾客。

  谁都不会想到,这家店的店主,曾是某品牌电脑的成都经销商之一,在全川20多家经销商中,他带领的团队销售量排名第一,经他带出来的新人至少上百人,其中很多现在已经做了店长。

  从销售经理到“红薯哥”,他的转型源于“能有自己的事做,而不是每天浪费时间”的想法。如今,他的小店每月营业额有近7万。对于未来,谢强也充满信心,“希望就在前方。”

  电脑城“强哥”

  业绩好名气也大 可惜就是收入低

  2007年6月,在北京中关村做电脑销售工作一年之后,25岁的内蒙古小伙谢强和当时的主管一起来到成都创业,“当时年轻气盛,就想出去闯闯。”谢强说,在北京打工的日子并不好过,他就想试试自己创业。

  后来,他和朋友合伙在成都一电脑城租了两间铺面,成了某品牌电脑的经销商。凭着在北京积累的经验,谢强的事业也逐渐步入正轨,谢强说,他和他的团队每年能卖出电脑1600台,“这在所有经销商中都是排在第一的。”

  “强哥”是谢强在成都电脑销售圈子的名号,附近几个电脑城的业内人士听到这个名字都晓得这个“销售一哥”。

  “我手下经过的员工,不下100人。”谢强说,“很多人当时还是刚入门的新人,现在已经做到店长了。”

  不过,让“强哥”略感郁闷的是,虽然生意做得不错,但收入始终不高,“除去房租,每年大约能挣到4万元,算下来平均每月3000多元。”

  放弃了“坚守”

  卖掉公司开新店 看准“吃是王道”

  2010年,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他的事业也遇到困难,“之前的盈利几乎已经全部投入,再在这个领域坚持已经没有意义。”他卖掉公司,成了另一家电脑销售公司的员工,负责销售和管理。

  “每天守着一个店铺,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置的,太浪费了。”谢强说,他一直在思考未来的出路。“吃是王道,什么时候都不过时。”谢强说,2013年8月,他和朋友合伙开了自己的奶茶店,同年冬天,他看准商机加入了烤红薯的业务,“冬天吃热乎乎的东西,应该能卖得好。”

  还是“爱面子”

  见到熟人躲进房 谎称“店给朋友了”

  从电脑销售到卖奶茶卖红薯,这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事情要转换起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租的店铺就在曾经工作的电脑城对面,谢强面临的最大困难并不是从事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心理上的落差才是他真正需要克服的第一道“坎儿”。

  “这不是强哥吗?电脑卖得那么好,怎么不做了?”有一天,谢强正在店里忙碌,曾经的同行无意中经过小店,正好看到他。“就怕遇见熟人。”刚准备躲进后厨的谢强被“逮”了个正着,只得含糊地回答,“以前的店给朋友做了。”实际上,他是不想遇到老熟人,“挺尴尬的,以前西装革履做经理,现在穿的布鞋、胶鞋,手上身上还都是炉灰,总觉得不太好。”

  不久,谢强在附近开小店的消息在他之前工作的圈子里传开。“这能赚钱吗?”曾经和谢强共事的一位同事表示不理解,“不做老本行可惜了,强哥,要不你来我公司吧。”

  “能理解他们的心情,但已经决定的事,我就要一直做下去。”面对别人的不理解,谢强心里也很纠结,“不知道能不能做好,会不会丢面子。”谢强说,他只能告诉自己:现在是刚起步,必须坚持。几个月后,小店的生意越来越好。

  强哥成了红薯哥

  红薯生意越来越好 买车买房,改行改对了

  因为家住华阳,起初一段时间内谢强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出门,赶在7点20 开店,“因为很多上班族从这里经过时,要买早餐。”在这中间的空闲时间,他还要自己架起烤炉烤红薯。“手伸进炉子,一不小心就被烫一个大泡。”谢强说,因为不熟练,双手被烫十多个泡更是家常便饭。

  谢强还自己研究摆放红薯的顺序。因为红薯竖着烤总有一面更靠近火力集中的炉心,经常被烤糊,谢强自己琢磨把红薯横着摆,不仅火力均匀,烤出来的红薯还比以前更香甜了,“以前根本没有经验,全都靠自己摸索。”谢强说,现在,他已经成了烤红薯的“高手”,还招来了很多“回头客”。

  “他现在有车有房,我们都说他当初改行改对了。”徐晓燕曾经是谢强的员工,谢强转行后,她还是和“老领导”有些联系。

  现在,谢强的店里有5名员工,每个月营业额7万多元。他也不再需要处处自己动手,只是做一些采购等日常工作,“有时候下班坐在地铁上回想这一天,虽然这条路走得很辛苦,但我觉得很充实,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虽然现在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但我相信希望就在前方。”对于自己的“转型”谢强也充满信心,现在他正在筹备在华阳开火锅店。“从电脑市场退出并不代表失败,而是另一个新的开始。”谢强说,他特别喜欢筷子兄弟的那首《老男孩》,“它能体现我们这代‘80后’的心声,坚信梦想。” 记者 周家夷 摄影谭曦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