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氧化钙遇水散热 记者实验证实食品干燥剂很危险

2014年11月19日 12:55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将干燥剂倒入矿泉水瓶里。

轻轻摇晃后产生气泡。

重庆晨报记者 甘侠义 摄 矿泉水瓶底部因受热轻微变形。

  众所周知,不少零食中都会装有一小包干燥剂,起到防止食品受潮、发霉等作用。相信不少家长也都曾告诉过孩子,这些干燥剂不可食用。而最近,一则关于食品中干燥剂存在更大安全隐患的微信,在朋友圈中被疯狂转发。

  为此,记者进行了实验,看看零食袋中的干燥剂是否真像大家所说的那样恐怖?

  传闻:干燥剂遇水将会爆炸

  该条被家长们转发的微信称:央视报道一位5岁的男童因将零食包里的干燥剂拆开,倒入瓶中并加入水玩耍,产生氢氧化钙,瞬间发生爆炸。眼睛因碱性液体侵蚀,造成一眼失明。

  这条微信立即引起了不少家长的重视。家住渝北龙头寺的杨静称,“这太吓人了,我只是给娃儿说过零食里头的干燥剂不能吃,但从来没有说过不能耍。看到这条微信后回家就马上给他说,以后看见零食袋里头的干燥剂,直接甩掉,不能留下。他似懂非懂地答应了我,但我还是有点担心。”

  其实,在这些干燥剂的包装袋上一般都写有“石灰干燥剂”的字样,并标注了“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不可玩耍、幼儿勿取”的中英文提示语,以及误食、误入眼睛等处理方法。

  儿童将零食中的干燥剂误食的情况曾经发生过多起,早已引起家长们的注意。但儿童因为玩耍干燥剂发生爆炸的情况,是否真的存在?

  2011年,山西省太原市一名初三学生将一包食品干燥剂放进了保温杯。不久后,保温杯突然爆炸,发出巨响,导致该学生右眼基本失明。今年7月,江苏一位初二学生不信干燥剂遇水能爆炸,与朋友一同进行实验,导致胳膊不慎被溅出的热水烫伤。

  此外,浙江上饶一位5岁孩子,将食品干燥剂打开后,不慎溅入眼睛里。经诊断,孩子的双眼眼球、眼睑烧伤,双眼眼内炎,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视力损伤。

  实验:干燥剂遇水迅速膨胀发热

  食品袋中的干燥剂遇水是否真会爆炸?对此,晨报记者在超市购买了一包海苔,取出里面的干燥剂进行了实验。

  首先,将干燥剂的外包装打开,袋内的白色颗粒和粉状物有一股刺鼻的味道。随后,记者将干燥剂倒入一个透明的塑料瓶中,并在瓶内装上自来水,拧紧瓶盖轻轻摇晃瓶身。只见瓶内立刻有气泡冒了出来,并伴随着阵阵热气。

  记者赶紧拧紧瓶盖,此时瓶内的物体迅速膨胀起来。大约4分钟左右,塑料瓶明显变得比先前更热,原先颗粒状的白色物体也开始化成粉末。最后,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塑料瓶底已经变得有些烫手,瓶内的水也变得十分浓稠,但并没有发生爆炸。

  专家解释>

  氧化钙遇水

  瞬间释放大量热量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实验中心黄老师解释,干燥剂经常用在食品或药品的防潮防霉方面。记者实验用的干燥剂是一种石灰干燥剂,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氧化钙在遇到水后会产生急剧的化学反应,瞬间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如果装在塑料瓶内的石灰量比较大,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会使塑料瓶迅速膨胀,严重的会使塑料瓶爆裂。如果量比较少或是瓶盖没有密闭,石灰就可能把塑料瓶烫变形。而记者虽将瓶盖拧紧,但没有发生爆炸,是因为石灰量太少的缘故。

  黄老师说:“氧化钙遇水发生化学反应会形成氢氧化钙。最近那条微信我也看了,近年来这种伤害事件确实比较多。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要尽量避免儿童玩耍或误食这种干燥剂。”

  另外,记者从网上了解到,现在食品、药品中比较常用的是硅胶干燥剂,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一种高活性的吸附材料。硅胶干燥剂也是唯一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证,可直接与食品、药品接触使用的干燥剂。而石灰干燥剂要比硅胶干燥剂便宜很多,加工起来程序也比较少。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使用这种干燥剂,但这种干燥剂具有腐蚀性,误食后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记者 闻青 报道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