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规范高速收费不能依赖舆论围观

2014年12月04日 10:03 来源:人民公安报 参与互动(0)

  如果不是媒体的主动介入,相信公众对于高速公路中的猫腻,恐怕很难做到清晰了解,全国一年4000亿元的收费令人咋舌。当前,即便舆论发声,交通部门依然可以拿出高速继续收费的理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偿还银行贷款。问题是,贷款每年都在偿还,公路每年都在修建,收费高速何时才能“期满”呢?

  进一步而言,舆论的围观并没有强制约束力,自然不会倒逼高速公路采取规范的收费管理模式。依赖舆论围观的力量,必然是不疼不痒的,不管媒体和公众心态如何,高速公路相关部门都可以不买账。收费不收费、收多少、怎么收,外界尽可以指指点点,而事实真相的话语权却握在高速公路相关部门手中,外界又能如何呢?

  当然,舆论的围观之下,必然会引发全民的热议和关注,可以推动事件真相的厘清。问题是,舆论围观并非“万能药”,很多时候,即便一时的热点,也可能成为“烂尾新闻”。比如,中华医学会8亿赞助费去向成谜事件,曾经引发了舆论多次关注,但后续的调查和处理结果,却遥遥无期,俨然成为了“烂尾新闻”。

  其实,若要高速公路拿出继续收费的理由,其实并不难。账目的公开必然可以澄清事实与真相,钱是如何收的,又是如何花的,不妨晾出来让公众看看。既然收费有理有据,就应该给外界一个合理的说法,而不能含糊其辞地以偿还银行贷款敷衍。然而,做到这一点,不能依赖于舆论围观,舆论作用不能警醒相关人员提高责任意识,更不能倒逼他们主动作为。

  说到底,若要实现高速公路收费规范化的目标,关键在于强化责任追究,为相关人员架起制度的笼子,倒逼高速公路相关部门规范收费行为。唯有如此,才能补强舆论围观的短板,让高速公路收费更加公开透明,不再沦为一本“糊涂账”。刘建国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