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治渣土车撒野重在管理创新

2014年12月22日 10:02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渣土车又闯祸了!据本报昨日报道,12月20日凌晨,长沙连续发生两起渣土车事故。一桩是在东二环杨家山立交桥北口,一辆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快速行驶失控,碰上水泥墩后车辆跃上人行道,撞断大树并撞上路灯杆,然后一头撞进路边一家包子店,32岁的司机龚师傅被消防队员救出后已告不治。一桩是在岳麓区茶子山路一路口,一辆渣土车右转时,不慎撞倒一名骑电动车的老人,伤者被送进医院ICU病房抢救。

  事实上,渣土车“装得像坦克,开得像飞机”而闹出车祸,已成为夜间城市马路的一大公害。据媒体先前报道,仅今年10月份,长沙就发生7起渣土车事故,造成9人死亡。类似的惨祸,在全国各地都不少见。如7月27日,在上海市松江区,一辆渣土车因严重超载且违反信号灯行驶,发生侧翻,所载渣土倾倒在一辆轿车上,造成2死2伤;10月9日,郑州市文化路一渣土车右转弯时,撞上电动车致两人当场死亡;仅今年年初到8月,武汉市内涉及渣土车的交通事故里,见诸媒体报道的就有43起之多……

  多拉快跑,是渣土车在利益驱使之下的一种市场行为,也正是其事故频发的原因所在。载重多、速度快,则制动距离长;另据专家介绍,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在转弯时反光镜还存在视觉盲区和较大的“内轮差”,且车身越长、车速越快,则“内轮差”越大,司机稍不留神就可能将近旁盲区内的行人卷入车轮底下。有了如此多诱发事故的“先天缺陷”,很多渣土车仍在夜间超载疾驶,甚至连红灯也闯,疯了一般如入无人之境,着实令人心惊肉跳。

  这种非法超载、超速的钢铁“巨无霸”,为何屡治屡犯呢?或许,执法部门也会诉苦衷,比如,渣土车大多选择夜深人静时驾驶,执法力量薄弱;电子眼的夜视能力有限,而渣土车号牌往往蒙土抹灰,难以清晰抓拍;由于闯关的渣土车难以刹住,现场执法人员不敢直接拦截,只能通知下一路口拦截等。可人们不免会问,既然下一个路口可拦截,为何众多渣土车仍然如此肆无忌惮?有个说法称,电子眼都是拍摄车尾牌照,而因设计问题,渣土车车尾悬挂牌照的地方,位于货厢下向内60厘米处。以电子眼的位置、角度,很难拍到车牌。这确实给管理带来很大不便,可是,这样明显有缺陷的设计,为何能长久存在?即使地方职能部门改不了设计,能否想想别的办法,让电子眼有用武之地?只要动脑筋,这应该不是高难度的技术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管理创新并不需要动太多脑筋,只要动了真格,下了决心,一些老大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相比之下,渣土车撒野开动的脑筋就多了。据报道,今年7月,郑州多部门70余名执法人员联手严查渣土车时,首夜只查到7辆,夜夜狂飙的渣土车一下不见了踪影,疑被通风报信。在武汉,竟有工地老板开车跟在警车后面,为渣土车通风报信。可见,违规渣土车之所以屡治屡犯,归根结底还是管理者执法不到位的问题。要去除这种“猫捉老鼠”式的管理弊端,关键还在于创新方式方法,做到管理常态化、长效化。评论员 袁云才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