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最北野生稻”在保护中繁衍

2014年12月22日 15:5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打开铁门进去,走过一段20米长的水泥路,眼前一片“杂草丛生”,和沿“草”而生的弯曲田埂,与农民辛勤耕耘的规整稻田景象完全不同。

  这些“杂草”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0多年前已被水稻专家鉴定为世界最北最耐寒的野生稻。

  “我们要的就是它们这种疯长的原生态!”江西省东乡县野生稻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饶开喜笑着对记者说。

  从本世纪初濒危时的1.5亩到现在的28.9亩的生长面积,从当初小面积种树保护到现在140亩范围的围墙保护,位于东乡县樟塘村的这片世界最北野生稻在保护中生生不息。

  “这里是原位保护区。”东乡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徐丰华说,“不施肥、不打药、不翻耕、不收割、不播种,野生稻靠其生命力自身繁殖,这就是对其进行原生环境保护。即便是辟出用于定点监测的部分小区域,除草也得用手拔。”

  把野生稻当宝贝孩子一样呵护了几十年的饶开喜告诉记者,东乡野生稻与普通水稻外观上的区别是每小缕稻穗上有一根稻芒。

  “我国多省份都有野生稻发现。但最北分布就意味着具有最耐寒的特质,另外我们也发现东乡野生稻耐病、耐淹、耐旱。”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陈大洲说。

  饶开喜告诉记者,东乡野生稻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每年不用播种,第二年又长出来了;水淹了近1米深,还能长出水面来。如果在一些低洼地种植有这种特质的水稻,就可减轻水灾导致的减产。”

  陈大洲说,目前东乡野生稻在水稻育种利用方面成效不错,专家利用其细胞质育出了协青早A三系不育系,目前已大面积应用,推动了我国水稻事业的发展。此外,还利用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选育出强耐寒性粳稻品种“东野1号”。

  但令饶开喜痛惜的是,因前期保护不利,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东乡野生稻9个群落,有6个灭绝了。如今,饶开喜每三天来一次稻田,记录定点监测区的野生稻株数、杂草数、分蘖数情况,然后让女儿输入电脑传到江西省农科院、中科院以供分析研究。

  最近,江西省农科院计划在原位保护区设置六要素气象观测站。“每天监测传送光度、湿度、风度、雨量等要素情况,以研究野生稻与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陈大洲说,随着保护面积的增大,东乡野生稻的保护力度还应不断加强,科研和利用空间也有待进一步开拓。(记者李美娟)

【编辑:王永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