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救护车“张冠李戴”源于调度丢三落四

2014年12月31日 10:12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12月27号晚上,在湖南长沙市望城区,一辆摩托车撞倒了行人老李,老李家人拨打了120请求救援,原本15分钟的路程,救护车却在90分钟之后才赶到,导致伤者不治身亡。事后调查发现,救护车在赶来途中遇到另一起车祸,误以为是同一起车祸,将伤者送往了附近医院,而没有及时向120指挥中心汇报。直到有人第二次拨打120,第二台救护车才再次出发,但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12月30日中国之声)

  在车祸现场,伤者情况危重,亟待救治,而救护车承载着唯一的希望,不承想,最早出发的救护车在半路上“张冠李戴”,载着其他伤者返回了医院,当第二辆救护车赶到现场时,一切都太晚了,救治的希望最终变成了绝望。

  对于危重伤者的救护,时间意味着生命,救护应该分秒必争,救护车早一分钟到达,伤者生命的希望就增加一分,救护车晚一分钟到达,伤者生命的希望就会减少一分。老李的侄儿李某透露,在当天晚上8点10分时,他还能感觉得到叔叔微弱的气息。这说明,老李在当晚7点20分左右遭遇车祸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有生命体征,如果救护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那么,老李说不定就有机会存活下来。可是,救护车因为荒唐低级的人为因素比正常时间晚了1个多小时才到,老李在长时间的等待中失去了所有的机会。这一起救护迟延事件,无论是过程还是结局都让人感到痛心和遗憾。

  不难看出,救护车的“张冠李戴”源于当地救护调度的“丢三落四”。一者,根据当晚救护车的出车记录,当天的19点24分和19点27分,救护车的管理使用单位也即望城区桥驿镇中心卫生院曾经分别接到了一名周姓男子和老李家人的电话求助,而周姓男子的电话直接打给医生,并没有被120指挥中心录入。显然,这条求助信息未被录入不符合急救流程,正是因为120指挥中心掌握的信息不全,才没有在一开始做出合理的调度,给救护车的“张冠李戴”和迟延埋下了伏笔;二者,120指挥中心传递给救护车随车医护人员的有关车祸现场的位置、伤者性别、年龄、基本伤情等求助信息缺乏明确性和具体性,有些笼统模糊,致使随车医护人员在途中发生误判;三者,救护车随车救护人员、120指挥中心缺乏必要沟通,救护车在半途被“截停”后,没有向120指挥中心进行反馈,也没有核实相关情况,而120指挥中心没有与救护车保持跟踪联络,没有对救护情况进行动态的了解,没有主动与求助人进行沟通。沟通的缺失、迟延或被动让救护车跑了偏,减了速,误了事。

  120急救容不得丝毫的粗疏大意,容不得“丢三落四”,容不得任何漏洞,稍有差池,稍有遗落,稍有麻痹,就可能延误求助者的伤情、病情,就可能延误对于生命的抢救。因而,各地120急救体系必须要从这起救护车“张冠李戴”事件中吸取教训,全面查找漏洞,进一步建立健全指挥调度机制,使其更合理更完善更高效。而在120急救体系中的每一个人则必须做到高度负责,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准确细致,如此,才能保障120急救体系的健康运转。 ■李英锋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