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管理“专车”切忌权力利益化

2015年01月09日 12:45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那些封杀“专车”的管理者,显然是“走得太远,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设立审批出租车牌照的权力,是为了给群众出行提供便利,而不是给相关部门创造自肥的工具。

  “封杀令”刚下,各地客管或运管部门就行动了起来,最近几天不时传出“专车”被查的消息。按照报道中的描述,执法人员的取证过程似乎可以用“钓鱼”二字来形容。可以预见的是,在短期之内,在互联网企业或汽车租赁公司与管理方完成“沟通”之前,现有的“专车”恐怕只能“蛰伏”起来。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谁最受伤?还不是那些有打车需求的乘客?大家都清楚,虽然“专车”比合法的出租车价格贵,但服务水平也是大大超出,“专车”的兴起本身就代表了市场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认可。如果抛开“性价比”这个表面化的因素,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现有出租车的运力水平、服务水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容易发现一对矛盾,以提高出租车管理水平、方便市民出行为目标的管理者,反倒在花大力气做着南辕北辙的事。

  事实上,“专车”之所以能成为搅局者,恰恰说明现有的出租车管理存在问题,是现有问题给新生事物创造了生存空间。要说城市里的打车难,相信人们多少都有很深的体会。在运力之外,服务质量也难见提升,不用说像“专车”那样提供免费矿泉水、纸巾、雨伞,相当一部分出租车连车内清洁都无法保证。正是因为存在诸多问题,市民们才会对服务到位、车型高端的“专车”抱有好感。

  然而,对于这一新生事物,一些地方的管理部门却急不可耐地进行封杀,头一天下“封杀令”,第二天就风风火火地行动起来,不仅将交通部此前的公开表态置之脑后,甚至为了达到查处“专车”的目标,连“钓鱼”的手段都使了出来。之所以如此失态,恐怕还是因为利益涉入太深,谁动了我的奶酪,我就将其封杀。作为搅局者的“专车”,表面上是分流了出租车的客源,实际上是对审批出租车牌照的权力造成了冲击,而各地客管部门一系列的封杀行动,恰恰凸显了部门权力利益化。

  那些封杀“专车”的管理者,显然是“走得太远,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设立审批出租车牌照的权力,是为了给群众出行提供便利,而不是给相关部门创造自肥的工具。看看城市打车难的现实,再看看市民对“专车”的认可,就更清楚如何管理“专车”。对于管理者而言,不仅要学会用市场思维应对现有的“专车”,更要审慎考虑如何改变现在这种僵化、封闭并给权力寻租创造了空间的管理模式,以市场活力弥补出租车领域在运力、服务上的不足。相反,当权力与部门利益紧密地绑定起来,当权力的行使背离了初衷,这样的权力才是最应遭到封杀的。娄士强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