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玩好“互联网慈善”先得修炼内功

2015年01月21日 08:50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截至2013年底,与淘宝、腾讯等平台开展合作的慈善组织约400家,在2013年度募得善款约10亿元。当前形式多样的网上慈善,究竟是一种趋势还仅是噱头而已?

  互联网思维给诸多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在慈善领域,互联网带来变革也已经成为现实。互联网介入慈善业有两大优势:一方面,技术上互联网更加便捷。在传统模式下,市民要捐款捐物要么得通过银行转账,要么得亲自找上慈善机构的门,无形和有形成本是阻碍更多人投身公益的一大门槛。但互联网却不一样,动动手指善款就捐出去了,善款去向等后续情况也可通过网络进行点对点的发送,私密性和便捷性加强了慈善行为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就受众而言,要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就必须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定制”参与渠道,从互联网切入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问题在于,阻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因素中,渠道是否便捷可能并非是最大的障碍,而是慈善机构的公信力以及管理能力不受到大众认可。真正让大众对不同慈善机构分出个高下印象的,恐怕也不是捐款方不方便,而主要是善款去向透不透明。目前,在差别不大的捐款渠道之下,有的慈善机构越来越让人失望,筹款量也有减少趋势,但有的机构却因为管理透明得当,得到越来越多人的信赖,就印证了这一道理。说穿了,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条件。回顾以往互联网对于金融行业的颠覆也很能说明问题,支付宝可以进行网上交易,难道传统银行的网上银行不可以吗?只不过是两者服务意识有差距,用户体验不可等量齐观,比如前者引入了收货后再确认放款等以用户为核心的新功能,后者只是将银行柜台业务转成了线上服务而已。归根结底,不是技术上的差距,而是理念上的差距才有了今天互联网金融的井喷。

  互联网对于慈善行业而言必会带来正面效应,让更多人参与到慈善行业中,让慈善行为更加透明都是人们对“互联网慈善”的应有期待。但对于具体的慈善机构来说,互联网会不会让他们日子变得更好过则很难说。互联网甚至会加速行业内的优胜劣汰,在互联网强大的口碑效应下,管理不善的慈善机构反而会越发人气冷落。因此,慈善机构想要赶上互联网浪潮确实没错,但最该关注的还应是先修炼内功,而不是反其道行之,搞错重点。 (张涨)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