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北一家四代执教三尺讲台 总不能撇舍的情怀(图)

2015年05月05日 2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河北一家四代执教三尺讲台总不能撇舍的情怀(图)
王敬格(左)和女儿 张鹏翔 摄

  中新网邢台5月5日电 (张鹏翔 李铁锤 靳普)“刻苦、好学、上进,这六个字是我们家的家训,我们家四代人都奋斗在这三尺讲台上,我们要一代一代把这薪火相传,因为我们撇舍不去的是这份教师情怀。”5日,48岁的人民教师王敬格满怀激动地告诉记者。

  从抗日战争时期至今,王敬格家的四代人都执教在这三尺讲台,奶奶王胜联不但是名教师而且是名地下党员。在奶奶的影响下,王敬格的父亲王久能学习了师范专业,并且在三尺讲台上倾注了毕生心血。同样在父亲的影响下王敬格也选择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教以来,她兢兢业业,获得了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名师、河北省优秀教师等称号。同样在她的影响下,女儿马怡欣也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如愿以偿地执教这三尺讲台。

  王敬格说,抗日战争时期,奶奶王胜联是一名地下党员,家住巨鹿县大官庄村,为了掩护其他党员,身为村干部的奶奶承担起村教员之职,教室就设在家里,那个年代,授课尽管是起掩护作用,但奶奶却是倾心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没有明亮的教室,只有低矮的土房,条件虽艰苦,可每个学生学习都很认真,常常在上课前提早半小时到教室等着,大家一起上课一起学习,教室里每天都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从西黄村小学到晏家屯学校,后来又调入大官庄村学校,王敬格的父亲王久能一直站在一线岗位上。“从小我就在学校长大,住的是集体宿舍,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耳濡目染父亲备课、写教案,满是崇敬之情。”王敬格说,每当忙碌一天后,看到父亲拖着疲倦的身躯继续备课,实在太累了就趴在桌上打个盹……父亲热爱这份职业,全身心投入,桃李满天下,这是他最为自豪的事儿。最终自己选择教师这个岗位,这与父亲的言传身教不无关系。

  女儿马怡欣说,从小无论是在爷爷家里,还是在自己家里,总能遇到一群“学生”,这些不同年龄的,来自不同岗位的人,来到家里所叫的那一句“老师好”,句句饱含了感情,她从小便感受到老一辈们教书育人的快乐。

  “我们家四代人都奋斗在这三尺讲台上,刻苦、好学、上进,这六个字是我们家的家训,也是我教书育人的宗旨。我们家几代薪火相传,因为我们撇舍不去的是这份教师情怀。”王敬格说。(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