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州单独两孩率仅5.33% 众多市民想生不敢生

2015年05月15日 12: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中新社发 刘占昆 摄  

  原标题:贵州“单独两孩”率仅5.33%背后 众多市民“想生不敢生”

  中新网贵阳5月15日电 题:贵州“单独两孩”率仅5.33%背后 众多市民“想生不敢生”

  作者 周娴

  2015年5月18日,贵州省“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将满一周年。5月15日,记者从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截至2014年底,贵州省户籍人口中16.92万对已生育一孩的单独夫妇中,办理单独夫妇两孩生育证共计9026张,仅占总量的5.33%。

  贵州省贵阳市的柳林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他刚听到国家将出台“单独两孩”政策时就决定生二胎,他认为这样可以缓解“童年危机”,减轻孩子的赡养压力。

  同柳林一样,“单独两孩”政策刚吹出风时,很多人准备生育二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曾牵头组织的一项样本数近万人的调查显示,约有80%的家庭希望生育两个孩子,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夫妇中大约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

  但实际上,在贵州省像柳林这样的父母并不多。贵州省户籍人口中16.92万对已生育一孩的单独夫妇中,已办理单独夫妇两孩生育证共计9026张,仅占总量的5.33%。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中国1100多万对符合单独两孩政策条件的夫妇中,有近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其中92万对获得批复,仅占总量8.36%。

  生育意愿缘何“高启低收”?

  贵州省社科院相关专家表示,生育意愿的低转化率,一是“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时间尚短;二是城市地区生育成本较高,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压力较大,二胎生育率低是正常现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专家的分析,还是百姓的看法,“单独两孩”虽政策利好,但也让众多夫妇“望而生畏”。

  80后贵阳市民王杨燕今年32岁,是电信公司的员工,工作、收入稳定。谈到自己为何不准备生二胎时,王杨燕说,现在养孩子完全不是过去“多双筷子”的问题。

  “生第一胎时,挂号、孕检等每个环节排队如长龙,医院收费都在500元(人民币,下同)以上,多则上千,想起来都后怕。”王杨燕说。

  在宝宝还不到一岁时,王杨燕就算了一本经济账:“几个月的婴儿,每月基本花销起码在3000元以上。”

  “没有几十万,哪里敢要二胎?”王杨燕为记者细数养孩子的花费,宝宝吃国产奶粉,每个月4罐大概要1500元;尿不湿需要500元;换季的时候,衣服买的比较多,大概四五百元;另外还有一些清洁用品、器具的花销;孩子上学了花费更大,又要为上补习班操劳,全家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太辛苦。

  职场竞争也是王杨燕反对生二胎的原因之一。王杨燕告诉中新网记者,在生育第一胎前,自己就错过了两次非常好的就业机会,直接原因就是单位倾向招收已生育女性,如要再次生育,可能面临同样的危机。

  在谈到社会福利时,王杨燕说,休假也同样是一个麻烦的问题。她生完第一个孩子后需要母乳哺育,三个月的产假根本不够用,由于公司业务忙,还没等她休完就回去上班了,“像我这样的并不在少数。”

  “经济成本高涨‘生不起’,职场竞争激烈‘不敢生’。”王杨燕说。

  生养成本高、就业压力大,使一部分年轻父母沦为“房奴”“卡奴”,生孩子后又成“孩奴”,虽说二胎政策放开,但在物价上涨、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依然吃不消。

  专家认为,由于生活压力带来的生育意愿的低下实际上是社会焦虑的体现,“生,还是不生”不仅是年轻人的选择问题,更是整个社会思考的人口发展难题。(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