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为世界许诺一个更好的未来(2)

2015年05月18日 09:2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提醒人们,要致力于发现“历史的结构”,也就是“不受疾风暴雨的影响而长期存在的东西”。有怎样的胸襟,就能发现一个怎样的世界。在一个电子地图甚至能够显示实时影像的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让我们超越时空束缚,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人类观念,重新打量这个世界,成为有利于各国长远利益、有利于国际格局稳定的理性选择。

  仿佛是一条强劲的纽带,跨越亚欧大陆无垠的草原,跨越印度洋潮湿的季风,跨越乞力马扎罗的雪,跨越安第斯山的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激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共鸣。

  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习近平主席阐释“中非命运共同体”理念,30分钟演讲赢得30次掌声。在巴西国会,“中拉命运共同体”让习近平主席成为赢得“迄今最多掌声”的外国领导人。在巴基斯坦,习近平主席的演讲热情洋溢,听众50多次拍桌鼓掌。明确提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博鳌亚洲论坛,被外媒评价为“亚洲自信”的话语中心,是亚洲团结的符号。

  “习主席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哲学,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命运共同体并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准确地反映着真实现状”“哪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声声赞许,是认可中国在把握世界发展潮流、人类命运走向上展现出的深邃智慧。

  “尼泊尔将会在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当中,拿出合作精神、尽到最大的努力”“巴基斯坦愿不断充实巴中命运共同体内涵”“非洲应该向亚洲国家学习并同亚洲国家合作,努力建设命运共同体”“巴西愿意同中国一道,为建设一个和平、民主、包容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一声声呼应,是对美好未来的承诺,在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人类家园路上,“命运共同体”思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4月底尼泊尔强震,像把“20颗热核氢弹扔到加德满都谷地”。灾难发生后,各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时间抵达展开救援,巴基斯坦军队设立救灾野战医院,波兰国家消防队冒险搜救……正如尼泊尔政治分析人士阿迪卡里所说,国际救援合作充分体现出国际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和实践。

  今天的中国已同70多个国家和诸多地区组织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朋友圈”越来越大。事实证明,命运共同体不仅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而且开枝散叶,让全世界参与其中。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偶然掉到中国人头上的苹果。

  “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说过,中国以自己特有的视角来观察现实,阴阳平衡、尊重智慧、众生平等的理念被视为理所当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信修睦、善待他人的传统思想,塑造了中华民族敦厚平和的禀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传统哲学,孕育了中华民族推己及人的文化;“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共同理想,熔铸了中华民族强不凌弱、富不侮贫的精神。在这种寻求和谐共存的世界观念中,不会出现当代西方关于“历史的终结”和“文明的冲突”的描述。

  “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对于中国而言,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百年板荡,神州陆沉,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血泪史、抗争史。反对恃强凌弱、捍卫和平发展的决心,深刻地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万隆会议发出“中国声音”,从勘界划界“安定四邻”到始终坚守“不结盟”,从提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到以改革开放与世界对接,从走和平发展道路到与各国合作共赢,站起来的中国没有忘记历史:“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国延续5000年的文化中滋养,从近代100年的苦难中淬火,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升华。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贯穿了中国外交理念的方方面面。

  “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习近平主席的宣示,反映出中国人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持久思考。中国人民追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祝愿各国人民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国厅,悬挂着两幅中国绘画作品——《互动的世界》和《共同的家园》。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评价,这两幅画折射出中国在世界和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不仅是理念倡导者,更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实践者。

  在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全球性战役里,中国坚定地与非洲兄弟站在一起。“别人因埃博拉走了,中国因埃博拉来了”,改编自利比里亚当地民谣的歌曲《消灭埃博拉》,唱出了浓浓中非友谊,颂扬着中国的责任心。

  在也门纷飞的炮火中,中国海军舰艇不仅顺利完成本国撤侨任务,还帮助279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由衷地说:“中国的行动,再次验证了一句谚语:患难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在世界上最广阔的大陆、海洋上,“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奏出梦想的交响曲。4月15日,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亮相,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亚洲的多边主义》一文中说:“上个月我走访了中国的一些偏远地区。因为联通性的改善,人员、商品、思想开始自由流动,这些地区日益变得繁荣。亚投行能将类似的益处带到亚洲其他国家。”

  两年多来,完善中国—东盟、中阿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平台,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是机制创新的推动者;与冰岛、瑞士、澳大利亚、韩国等的自贸谈判多点破冰,为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不懈努力,中国是促进开放合作的发动机;积极参与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伊核问题、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反恐等热点问题,努力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中国是全球治理的贡献者。中国正努力同各国携手构建共同发展、共谋繁荣的利益与命运共同体。

  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的演讲中,提出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四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从政治、经济,到安全、文化,体大思精的阐述中,平等、合作、发展、交流等充满正能量的词汇,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立场、展示了中国行动。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他这样描述人类此前从未见过的壮丽场景:“我能够清楚地分辨出大陆、岛屿、河流、水库和大地的轮廓……淡蓝色的晕圈环抱着地球,与黑色的天空交融在一起。”

  习惯仰望星空的人们,从太空中回望才发现,这个蓝色的星球,是我们共同的也是唯一的家园。加加林的视角,正像一个隐喻:人类可能超越个人、国家、民族,可能超越制度、观念、信仰,去拥抱一个更辽阔的世界。

  1942年,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巴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因二战而被迫远离祖国,这位“世界公民”留下一句遗言:和平是“梦幻中的宫殿”。茨威格是在对欧洲文明的绝望中告别人世的。

  诚然,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不同国家利益、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分歧甚至对立,但无论怎样,我们是共同的人类,人民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不同信仰、制度和民族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有序竞争,让共同利益压倒分歧对立,让人类理性选择世界的未来。

  “梦幻中的宫殿”召唤着我们,旭日终会东升。国纪平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