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折腾出来的舆论“次生灾害”

2015年05月21日 09:04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昨晚的新闻头条,轻而易举地被贵阳副市长徐昊抢了。新华社发布自贵州楼房倒塌现场的一条消息,用了这样一个标题——贵阳楼塌,副市长不抢险抢相机。消息说:贵州楼房倒塌尚有16人失联,记者在亮明新华社记者身份后,仍被阻挡拍摄,现场有人称:“把他的相机收了。”经了解,指挥抢夺相机者是贵阳市副市长徐昊。

  “副市长不抢险抢相机”,这样的表述是否客观准确、有没有情绪化,还有待更多的细节作验证。但至少,在今天的舆论场,一个省会城市的副市长,能在抢险一线指挥手下抢夺记者的相机,还是让人感到无比惊讶。如果说善待媒体还是对官员素质相对较高的要求,那么,尊重媒体的采访权,则是这么一级的领导干部起码具有的法治素养了。一个普通公民都能明白的道理,能够在贵阳副市长身上茫然无知,网友纷纷表示难以理解,不可思议。

  果然,就在新华社“副市长不抢险抢相机”的消息发布一小时左右,贵阳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微博贵阳”,在消息流水账中,有针对性地对此事作了简单回应称,“……部分市民获悉此事后相继涌入现场,给现场施救带来不便,其中一男青年在未亮明记者身份情况下,手持相机希望闯警戒线进入警戒区域照相,与现场指挥和维护秩序的相关工作同志发生争执……不存在相关指挥负责同志不抢险抢相机行为。”

  而新华社似乎不愿在新闻事实的底线上被人打脸,新华社记者欧东衢回应并讲述相机被抢细节:“现场工作人员抢夺相机,推搡记者。铁证如山。我和文字记者王新明两人把新华社记者证高高举起,周围群众应该都看到了这一幕。”并公布了一组拍摄到的现场画面。画面显示,冲突不仅发生了,而且是在警戒线外。

  都是官方机构,各自发布的信息出入这么大,这在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过。但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新华社既是报道目击者,又是冲突的当事方。而贵阳发布机构,除了没像此前一些权力机构常用的“纯属造谣、追究法律责任”等严厉措辞外,对“阅历丰富”的网友来说在采信程度上,相较于新华社发布机构出自现场的报道,似乎不是太高。当然,真相还有待于更多细节的进一步公布。

  很多人是通过这两条新闻的被刷屏,才知道昨天中午发生在贵阳云岩区头桥社区的楼房垮塌事故。“因连续降雨山体滑坡”造成的这起事故,从直接原因上判断,应该属于天灾。有网友从现场记者采访受阻,指定背后“必有人祸”,这种猜测,缺乏事实的支撑。但天灾弄出另外一出“人祸”,你要说跟权力的习惯性任性没有关系,恐怕过于乐观。在舆论监督、新闻采访业已成为常态的情况下,一个事故现场还能折腾出这么一出纠缠不清的戏外戏来,着实让人很是费解。

  事故现场,次生安全问题是一线指挥不可能不考量的因素。但是,出了事故,人还没救出来,原因还没彻底查明,对于外围的一举一动的关注程度如此之高,情绪的冲突如此激烈,而各自的表述出入却如此之大,可见现场指挥人员对于外围的防备,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了纯粹意义上的安全之虞。人们在这场纠葛中,似乎隐约看到了一些地方官员面对事故时,首先想到的是控制信息的扩散,这种应对媒体和舆情的群体性思维惯性,正是权力习惯性的简单与粗暴,在突发事件中屡见不鲜的集中反映。

  按照常理,冲在事故救援现场的指挥人员,注意力应该集中在核心区域,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指挥、得当的协调,为政府树立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良好形象。但往往在一些领导干部的意识中,政府的形象,首先是事故传播面的越小越好,谁扩散了事故信息,谁就是在损害政府的形象。这种执政权力的思维定势,很容易在不该构成冲突的地方发生了冲突,在不该出新闻的事情上折腾出了新闻。贵阳救援现场的这出戏外戏,很难说完全摆脱了这个节外生枝的舆论窠穴。

  领导冲在事故一线,不论指挥效果如何,但至少在姿态上也是蛮拼的。如何将拼命的精神更多地用在科学得当的指挥上,而不是用在与媒体报道权利与控制信息传播的血拼上,我们的很多官员,还有很多的法治素养、政治素养需要历练。否则,很容易给政府形象和社会添了麻烦,也容易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刘雪松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