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破除城乡二元“隔离墙”浙江云和扶贫改革的新样本

2015年06月15日 21: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破除城乡二元“隔离墙”浙江云和扶贫改革的新样本
七彩规溪 胡佳棋 摄

  中新网丽水6月15日电(记者 胡丰盛 见习记者 胡佳棋)长期以来,农民异地搬迁,是公认的“老大难”问题,浙江省云和县,却趁着首批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契机,巧妙地从改善贫困群众人居环境入手,多措并举唤醒农村沉睡资产,创新异地搬迁模式,有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发展

  带着农村权益进城 农民实现祖祖辈辈的“市民梦”

  12岁的王斌,最近刚刚从云和县中心小学毕业。

  这个10岁时随父母从山里搬入县城普光小区进行异地搬迁安置的孩子,并没有按常规入读民工子弟学校,而是按照划片,直接进入了条件最好的云和县小就学。王斌的父亲王存伟,在玩具厂找了份工作;姐姐王晓红,进城后也在县城开起了培训班,一家人都当起了“新市民”。

  王斌并非特殊的幸运儿。

  在云和,通过户籍改革,像他这样从农村老家将户口同步迁入县城、并达到了入学年龄的孩子,都可获得进县城入学的资格。

  “这样的变化来之不易,下山进城的农民,虽然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却很难完成身份转变和心灵融入。”云和县农办副主任雷春华说,人口在城市集聚,不是单纯的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城镇面积扩大,更重要的是让“新居民”完成生产方式、生活状态、行为习惯等由“村”到“城”的转变,在使他们增收致富的同时,提升城市发展层次和文明水平。

  2013年,被列为国务院首批扶贫改革实验区后,云和根据“人口集聚、户资分离、户随人走、城乡一体”的思路,承担起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隔离墙”的搬迁扶贫任务。

  目前,云和已先后在县城建设了5个农民异地搬迁安置小区,累计安置异地搬迁20474人,74%的人口、92.5%的学生、95%的企业已经集聚在县城居住、就学和发展,实现了众多农民祖祖辈辈的“进城梦”。

  此外,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云和还明确,“新市民”的经济身份保留在原经济组织,仍为原户籍所在村的经济合作社成员,继续享受原有土地或山林的承包经营权、集体经济股权受益及相关涉农政策和待遇;同时,“新市民”的社会身份则转入所在社区,享受社区管理服务,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获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权益和待遇。

  “带着土地等农村权益进城,农民下山进城心里就有了底气。”雷春华表示,该项政策的出台,彻底打消了下山农民的最后一个顾虑。

  带着资本下乡 市民实现向往已久的进村养生梦

  通过异地搬迁的扶贫改革,云和,让进城农民享受到了城市化的成果。然而,大量劳动力进城后,农村土地荒芜、空闲房倒塌现象也日益明显。

  如何让农村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成为了云和扶贫改革的重要课题。

  为此,当地制定出台了《云和县“空闲农房二次创业”改革(试点)方案》,鼓励更多城市市民到农村养生或者经营民宿、农家乐,参与新农村建设。

  红色、蓝色、黄色……通过“六边三美三化”的整治,云和县石塘镇的规溪村正成为一个五彩缤纷的彩色村落。规溪村面朝瓯江背靠大山,改革开放前村民世世辈辈以捕鱼为生。近几年,随着年轻人口的进城务工或者经商,村里常住人口越来越少。

  然而,随着民宿经济的开发,这个传统渔村,却正悄然发生变化。

  “来这游玩的外地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到了周末,走在村道上,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外地游客,留下来吃饭的也不少。好多村民在自家办起了简易农家乐。虽然规模不大,但菜色都是纯正地道的,深受游客们喜爱。”村书记王建波说,作为一个临湖村,规溪村的风景极为秀美。不仅有白鹭翩跹,青山碧水也倒映在水面,好似人间仙境。

  前不久,先后经过四次考察的上海龙上集团,也将目光对准了村里,以70万的价格一口气承租了村委大楼及周边土地,准备带动村民经营民宿经济。“房子装修好后,公司就会带一批批60到70岁的老人,到这边养生养老。”

  曲水逶迤,波光潋滟,坐拥云和湖最美地段的赤石村也将集体项目12栋坐落在湖畔的“云栖木屋”以22万/年的价格承租给当地一家木玩企业和一家大酒店联合开发。这些小木屋偎依在层峦叠嶂中,与郁郁葱葱的树木浑然一体,游客居住在此,有置身世外桃源之感。“今后,住在云栖木屋、观“马尔代夫”、赏云和梯田,也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投资者练巧忠如是说。

  如今,在云和“农民进城谋生”与“市民进村养生”已经初步实现了互动。

  “闲置农房从‘养老鼠’到‘养老板’,让更多城市市民到农村养生或者经营民宿、农家乐,这将是云和扶贫改革的下一个目标。”雷春华说,目前,云和已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对农村集体资产股量化到人,为村民发放了社员证和股权证,农村资本化流动成为可能。

  拿着股权质押 村民便捷贷款获得创业梦

  涉农项目贷款难,是个老问题。

  但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这一难题,在云和有望得到破解。

  最近,安溪乡下武村的村民蓝华平,就从当地村镇银行获得了80万元的担保贷款。拿着这笔贷款,他购入了自动喂料机、自动清粪机、自动饮水机等一整套自动化养鸡设备。他告诉记者,“有了这些设备,原来给鸡喂食、供水、清理鸡粪等原来由人工操作的工作,现在只要5分钟就能完成。”

  蓝华平说,他是凭借一本红彤彤的《股权证》获得贷款的。

  2014年,按照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云和逐步将原村经济合作社改组为股份经济合作社,并将村集体资产以户为单位折股量化到人,分别发放社员证和股权证。

  下武村的村民,无疑喝到了政策的头口水。

  以村里所能获得的茶山电站股权收益为基础,下武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功创建国内首个股权质押基金,从云和联合村镇银行拿到了700万的授信额度。目前,该村已获得股权质押基金担保贷款400万。

  与下武村有所区别,水滩镇大牛村村民陈荣朋即将获得的是,“村集体公益林未来补偿金质押贷款”,即大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村集体未来5年公益林补偿金的基础上,再放大10倍作为质押基金的担保总额,为大牛村集体或村民贷款提供担保。

  这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云和支行和云和林业局牵头,整合多部门资源的一项惠农政策。利用这个,村民可以很方便地贷到相对低利息的贷款。

  这对于库区的移民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用村民的话说:“我们的山林大都是生态公益林,水库又是饮用水源保护地,都不能动。村民搬迁进城后,想创业苦于没有资金。现在通过这个质押贷款,我们不用砍掉树木,也能有钱发展生产了。”

  原本“沉睡”的农村集体资产转变成“活钱”,全面拓宽了农民的创业融资途径。

  当地预计,随着村级股份合作社股权质押贷款的持续推进,预计将为该县3万多名村级合作社成员盘活6亿元沉睡的资本。(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