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在册吸毒81294人 戒毒年龄最小者15岁

2015年06月26日 10:12 来源:华龙网  参与互动()

  今天是6·26国际禁毒日,我市吸毒人员状况如何,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毒品有哪些,戒毒难在哪里?昨天,商报记者就此独家专访了市戒毒管理局局长谢伦。

  记者:目前我市在册吸毒人员有多少人?

  谢伦:据市禁毒委统计,目前我市在册吸毒人员81294人,去年为72427人,增加8867人,增长12.2%,其中男女比例分别为78%和22%,农村和城市比例分别是11%和89%。

  记者:吸毒人员染毒原因有哪些?

  谢伦:多为好奇或无知所致,我市娱乐场所查获的吸毒人员,大约占总数的1.7%,而在吸毒人员住处查获的占六成以上。

  记者:目前我市在戒毒的吸毒人员中年龄最小的多少岁?

  谢伦:目前戒毒年龄最小的吸毒人员是一名15岁的男孩。男孩5岁那年父母离异,他从小跟随父亲和奶奶长大。父亲在外打工,继母基本上不管他。他初一便辍学,与一些不三不四的同龄人混社会。在一次聚会上,一人拿出毒品叫他尝试,他认为吸毒不会上瘾,哪知第一次吸食毒品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从此陷入毒潭,走上“不归路”。他在吸食毒品过程中,因经济能力有限,只好靠偷盗筹毒资。

  记者:目前新型毒品种类有哪些?

  谢伦: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第一类以中枢兴奋作用为主,代表物质是包括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在内的苯丙胺类兴奋剂;第二类是致幻剂,代表物质有氯胺酮;第三类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代表物质是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俗称摇头丸;第四类是一些以中枢抑制作用为主的物质,包括三唑仑、氟硝安定等。

  记者:戒毒难在哪里?

  谢伦:生理脱毒可通过规范的医疗进行,所需时间不长。但吸毒人员心理康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由于当前社会管理支持系统缺失,吸毒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社会生存能力较弱,在缺乏社会接纳与支持情况下,戒毒效果巩固不佳。

  商报记者 黄平

  相关

  涉毒未成年人九成为初中及以下文化

  重庆商报讯 昨日,市五中院发布数据称,2011年1月~2015年5月,该院及辖区9个基层法院审结未成年人生效判决共计1484人,其中毒品犯罪112人,占7.55%。未成年人毒品犯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占90.18%,高中文化程度占比为9.82%,其中女性未成年人参与毒品犯罪占12.5%。

  市五中院少审庭副庭长林杰介绍,对涉及毒品犯罪的112名未成年人全部作了刑事处罚。未成年人贩卖、运输毒品罪位居盗窃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之后,列第四位。

  统计分析,2011~2014年,在校未成年学生毒品犯罪在未成年人毒品犯罪中占比分别为23.08%、12.5%、4.35%、9.68%,呈下降趋势。

  该院分析认为,未成年人毒品犯罪与全社会毒品犯罪大量增长密切相关,其心理发育不成熟、缺少家庭关爱、受他人诱惑等原因促使一些未成年人吸食毒品,并为筹集毒资走上了以贩养吸的犯罪道路。

  商报记者 朱婷

  

  声音

  家庭优越和贫困孩子较易染毒

  江北女子教育矫治所收治有600名学员,其中有10名是未成年人。负责教育工作的民警称,通过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未成年人吸食毒品的人数正呈现上升的趋势。

  该名民警分析,就目前未成年人吸毒的情况,主要有两类极端,一类孩子的家庭条件优越,一类孩子的家庭条件贫困。她认为,导致未成年人吸毒的原因主要是:互联网龙蛇混杂,孩子们接触不良信息和毒品的渠道增多;孩子家庭条件好,经常出入娱乐场所,因为好奇染上毒品;家庭条件困难,不少孩子过早辍学,加之父母疏于管教,走上吸毒道路。

  ●去年全年

  全市法院共审结毒品犯罪一审案件5776件,涉及6488人

  ●今年1~5月

  全市法院共审结毒品犯罪一审案件1912件2135人,现已判决生效1738人,其中判处有期徒刑5年及以上刑罚219人,占12.60%;判处有期徒刑5年及以下刑罚1519人,占87.40%

  ●今年1~5月

  全市法院新收零包贩卖毒品案件1487件,同比上升16.31%;新收容留他人吸毒一审案件437件,同比上升38.29%;新收非法持有毒品一审案件177件,同比上升41.60%

  数据来源:市高院 重庆商报 记者 徐勤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