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空心村”旅游引记忆乡愁 专家共话传承相守 

2015年06月26日 19: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杭州6月26日电 (记者 施佳秀 谢盼盼)“一个只有客人,没有主人的乡村,就像母亲已经不在,子孙也散去的老家,空余记忆中的乡愁,却看不见未来的生活。”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浙江杭州此间举行的中国乡村文化论坛上如是说。他表示,没有原住民的传承与相守,就不可能保障乡村的持续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曾表示,中国古村落数量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之间消失了数十万个,折算后相当于每天消失300个村落。

  “目前要让一个古村落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存活下来,发展旅游业是最有效和最简单的方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德胤这样认为。

  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达12亿人次,占全部游客数量的30%;乡村旅游收入3200亿元,带动了3300万农民致富,目前全国有200万家农家乐,10万个以上特色村镇。

  戴斌也表示,理论研究成果和一些如云南丽江等具体例子,都证明了旅游业应当,也能够在重新唤起古老村镇的活力方面有大作为。

  “旅游固然能够产生若干活化乡村的成功案例,但是真的能够保存、延续和提升古老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能够让原住民在既有的空间里生活和发展吗?”戴斌现场反问。

  戴斌在调研古村镇旅游时发现,原住民中的青壮年离开乡村去城里打工、生活,留下来的都是老人。“我在想,再过几十年,等这些老人走了,尽管建筑和空间布局还在,可是乡村还是原来的乡村吗?”

  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副主任赵弘中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注意到现在的乡村问题,他以云南丽江和桂林阳朔举例称,“把原住民都赶出去,感觉不好,原来的味道没了。”

  戴斌说,对于成千上万的乡村而言,发展旅游固然是重要的现实选项,可是仅有旅游是不够的,如果没有男女老少的传承与相守,就不可能保障乡村的持续发展。

  赵弘中则提出,要把“乡愁”的东西留下来,打造文化体验型的旅游社区,“让游客住在这里,好像是在自己家里。”

  香港资深媒体人杨锦麟也提到了“乡愁”,他表示要注重“乡村内生力”的培育,建立城乡文化纽带,以文化资源回馈和反哺乡村。

  戴斌期待,如果有一天去乡下建座房子,比邻而居、谈诗论文,子女愿意一起留下来,城里的朋友愿意来看望,并住上几日,才是他心目中的乡村。(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