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友吐槽高温津贴落实不到位:用一包绿豆冲抵了

2015年07月17日 02:04 来源:重庆晚报  参与互动()

  “我们的高温津贴就是一包绿豆”

  高温津贴没到位,你有3种途径维权

  根据最新天气预报,我市未来五天都是晴热天气,炎热的天气又让大家谈论高温津贴。近日,国家人社部要求各地在今夏落实高温津贴,消息一出引来众多网友吐槽,大多数人说没享受到高温津贴,有些单位甚至发绿豆来冲抵补贴。

  重庆市人社局表示,根据规定,员工的高温津贴受法律保护不能被剥夺,单位不得以发放物品等方式冲抵,如单位拒发高温津贴,职工可以投诉。

  昨日,重庆晚报联合重庆汇博人才网对100名网友作调查。其中仅21人表示自己公司有高温津贴,但已多年未涨;27人表示自己公司用饮料、清凉药品冲抵高温津贴;52人表示公司既不发高温津贴,也没有清凉饮料。

  吐槽1:高温津贴落实不到位

  江北区五里店一广告公司工作了3年的李华斌说,几乎每天都是在外面拜访客户,有时候天气太热了,特别到中午,都感觉快中暑了。“我的工资构成是底薪加提成,高温津贴没有算在工资体系内。”李华斌说,从来没听老板提起过高温津贴。

  24岁的吴蒙在渝中区上清寺一家中餐厅打工,每天中午都会给客人送餐,热天每送一趟都会汗流浃背,而一个中午要送十几趟。“做的时候跟老板谈好月工资,到了夏天向老板要高温津贴遭到拒绝。”

  吐槽2:清凉饮料冲抵津贴

  从事电焊工作的尹先生表示,他们的工作长期在户外,在加上烧电焊的热度,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住。“每到夏天,单位每个月给发一箱清凉饮料给工人解暑。”尹先生说,很多人都忽略了自己的高温津贴权益。

  吐槽3:我们有权不敢维

  记者调查发现,面对津贴发放到位与否,大多数人不愿意接受采访,或者不愿意留下姓名,更不愿意提到自己的单位名称。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常情况下,在劳资博弈中劳动者处于明显弱势地位,大多数职场人士不敢得罪公司。

  高温津贴

  怎么算?

  根据2013年重庆市政府办公厅颁布的《重庆市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高温津贴纳入工资总额,事业单位高温津贴列入福利费支出。

  高温露天工作发放标准:一般高温天气(35℃~37℃)作业,最低高温津贴为每人每天5元;中度高温天气(37℃~40℃)作业,最低高温津贴为每人每天10元;强度高温天气(40℃以上)作业,最低高温津贴为每人每天15元。

  室内工作发放标准:室内温度在33℃(含)~35℃的,高温津贴按每人每天不低于5元标准发放;35℃(含)~37℃的,按每人每天不低于10元标准发放;37℃(含)以上的,按每人每天不低于15元标准发放。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由重庆晚报记者 汪一阳 实习生 魏辉燕 采写

  维权途径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员工遇到高温下作业却没收到高温津贴的,有3种途径可以维权。

  1、拨打市人社局官方热线12333进行投诉。

  2、登录市人社局官方网站留言反映问题。

  3、直接到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投诉。

  网友吐槽

  网友“让木木飞”:我们维修员每天在外跑,户外作业, 领导天天做办公室吹空调,高温补贴居然还是一样的。

  网友“右安小琪”:我们的高温津贴只有5块钱!

  网友“0608”:高温津贴用一包绿豆冲抵了。

  网友“赵一多”:我们,一粒绿豆也没有。

  网友“N1001”:高温津贴?是什么? 据中新社

  今天到周末继续晴热

  重庆晚报讯 昨天,我市各地天气多云到晴,全市最高温35℃,主城的最高温34.5℃。到本周末,重庆继续晴热,最高温在36℃左右。

  今年4月1日开始,高温就已登陆重庆。截至7月15号,我市大部地区高温日数已达3~11天,主城有9天的高温,较历史同期偏多,其中7月11日~13日主城连续被高温炙烤,开县已被高温霸占半个月。

  天气预报

  16日夜间到17日白天,各地多云到晴,午后局地有阵雨或雷雨,20~36℃。主城区:多云,24~35℃。

  17日夜间到18日白天,各地多云到晴,午后局地有阵雨或雷雨,20~36℃。主城区:多云到晴,24~35℃。

  18日夜间到19日白天,西部偏西地区多云转阵雨,其余地区多云到晴,21~35℃。主城区:多云,26~34℃。

  重庆晚报记者 朱隽

【编辑:罗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