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周俊生:股市为何没能服务好实体经济

2012年01月13日 11:16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周俊生 (专栏作家 知名财经评论员)

  股市具有强烈的虚拟色彩,如果制度设计上存在先天问题,这个虚拟色彩就会无节制地放大,反过来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

  日前落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必须服务实体经济。温家宝总理强调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生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这是决策部门总结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后的一种认知。

  金融业是在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利用其整合社会资源的独特功能,金融业可以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在当前,金融业的作用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特别是在股票市场上,传统的功能正逐渐地被削弱,成为冒险家的投机乐园,成为鲸吞普通股民利益的平台。中国的A股市场虽然还在发展中,但由于偏离了金融业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宗旨,也已出现过度的自我循环和膨胀,一个具体表现就是企业热衷于通过股票上市向投资者圈钱,公司高管通过上市实现快速暴富,而放弃了对实业的追求。

  A股市场最近几年快速推进,其表现形式主要在于发行市场的快马加鞭,但交易市场却在这种压力之下江河日下,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遭遇了严重亏损。这种局面之所以会形成,主要就在于过度热衷于开发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以致脱离了市场的实际承受力。而众多的企业和它们的创业者则借助于这股潮流,实现了圈钱致富的欲望。在这样一种路径设计之下,以钱生钱成了比实业投资更直接的途径,全社会的企业几乎都以上市圈钱为终极目标,产业成了以钱生钱的一种工具。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尽管最近几年股票发行创了纪录,但实体经济却并没有因此而更壮大,一些企业高管在完成圈钱后抛股套现一走了之,产业空心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

  因此,在金融必须服务实体经济这样一个前提条件下,要从制度上约束企业的圈钱冲动。由于股市具有强烈的虚拟色彩,如果制度设计上存在先天问题,这个虚拟色彩就会无节制地放大,反过来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目前的A股市场正是出现了这种情况。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需要更多地发挥银行信贷的作用,尤其是对目前资金比较紧张的民营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应该加大信贷扶持的力度,而不是将这种责任转移到资本市场上,这样做不仅不可能实现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反而将加剧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的倾向,并且严重地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目前,我国股票发行仍然实行审核制,尽管这一制度饱受诟病,但从目前来看,完全废除它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但这种客观状况也反过来要求市场管理部门不能成为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的推动者,它现在有责任给股市适度降温。因此,市场管理部门必须克服本位倾向,树立大局观,减缓推动股票发行上市的力度。这样做,也能够让已经饱受压力的股市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真正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积极效果。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