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爆出隐患 爱尔眼科被狙杀

2012年02月16日 08:5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激光近视矫正术示意图。  图片来源:果壳网。

  台湾眼科医师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封刀说”惹争议

  最近台湾最早引进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的台北医科大学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突然宣布“封刀”,并且表示因长期观察发现,不少当年做了此手术的患者,十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决定不再做这样的手术。这一番言论在台湾和大陆都引起轩然大波,医学专家对此也看法不一。但就在学界还在为此争论不休时,资本市场的反应则更快更明显。昨日,A股著名的眼科类上市公司爱尔眼科(300015)即刻遭到市场“唾弃”,成昨日两市跌幅第一股。据悉,目前我国每年有将近100万人做此手术,市场规模高达500亿到800亿元。

  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蔡瑞芳最近就接到十几例受不了LASIK手术(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并发症而就诊的个案,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且视力在短时间内明显减弱,日常生活及工作都大受影响。蔡瑞芳向联合晚报举例说,一名45岁的妇女,手术十几年来,视力一直不错,但最近明显变差,怎么看也看不清楚,无法开车出门接送小孩。

  副作用或并发症比率低于百分之一

  不过蔡瑞芳的言论一出,台湾马上有不同的声音。台湾眼科医学会公开表示,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已引进台湾十九年,受术病人至少有二三十万人,出现手术副作用或并发症的比率低于百分之一,只要严格筛选病人及注意手术过程,是“一种相当安全的手术”。蔡瑞芳本人也在再次接受联合晚报采访时强调: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是相对安全的医疗行为,只要做好术前检查,并依规定实施,绝大多数手术患者安全无忧,不用太紧张;但医学界必须正视手术的并发症。

  台湾“卫生署”医事处长石崇良也强调,除非医师的见解发表在国际期刊,且经医学会的科学讨论认为手术确实不再适合,否则“卫生署”不会禁止这项手术,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未明文禁止激光近视矫正手术。

  我国每年100万人做此手术

  虽然台湾医学界尚无定论,但该消息在大陆已经炸开了锅。据行内人士估算,我国每年约有100万人做此手术,如果按照每人平均花费5000到8000元来算,仅此手术一年的市场规模就高达500亿到800亿元。

  昨天本报致电中山医眼科医院,对方表示目前没有任何可回应的,因为台湾的封刀说只是一家之言,医学界尚未有定论。

  目前,我国激光近视矫正市场较大,但目前一些规模较小或不具备此项手术资格的县级医院、区医院也纷纷上马此项目,或将加大该手术风险。

  市场反应

  爱尔眼科盘中最高跌幅5.74%

  虽然激光手术安不安全的问题仍在争议中,但该消息一出,灵敏的资本市场马上得到反应,据悉目前该项手术收入占到爱尔眼科营业收入的三分之一,公司昨日上午开盘,跌幅超过4%。盘中最高跌幅达5.74%,截至收盘,爱尔眼科报收 22.74元/股,下跌2.49%,成为A股跌幅最大的个股。有资金惧怕爱尔眼科也如康芝药业一样遭遇黑天鹅而出逃。

  手术毛利率高达72.60%

  不过昨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爱尔眼科时,其工作人员回答目前还没有接到病人术后出现长期并发症的案例。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台湾眼科医生的说法目前未有统一结论,而且蔡瑞芳医生所讲的病例都是10多年前做的,手术的好坏与当时手术的质量、医生的操作熟练度等息息相关,而且目前这一手术技术已经有较大提升。

  据爱尔眼科2011年中期财务报告显示,准分子手术去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达1.94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62.78%,而这项业务的毛利率达到72.60%,是爱尔眼科所有业务中利润率最高的项目。

  55万只眼接受手术

  爱尔眼科称去年上半年准分子手术量较2010年同期增加 5,667.5 例,手术量增幅为 30.84%,而各类准分子手术构成中,飞秒激光手术量增加导致平均单台准分子手术价格上升,每例手术平均单价由2010 年上半年的 6,485.41 元上升到去年的 8,068.42 元。

  昨日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在网易微博进行微交流时表示,激光近视手术在爱尔眼科的业务中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目前爱尔眼科约对55万只眼进行了激光矫正手术,临床试验显示,LASIK术后累积不良事件率非常低,仅约0.6%。 文/记者 黄佩 葛丹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