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基金经理:“国资改革”或成投资热点

2013年10月18日 15:2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上海国资改革的消息近日在市场流传,激发概念股强势上攻,也引起机构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多位基金经理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一直在跟踪上海国资改革的进程,并对相关个股进行了新一轮的深度调研。未来上海国资改革乃至扩展至全国的国资改革浪潮,有可能成为A股市场下一阶段集中爆发的投资热点。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指出,若上海国资改革真的启动并引领国资改革投资浪潮,其力度和时间将取决于此次改革的深度。“只有真正形成了控股股东和普通投资者利益一致的机制,国企改革才会是能够推动市场长期走强的真正利好。”

  改革红利巨大

  在很多基金经理们看来,国资改革涉及面广,潜藏的改革红利巨大,是值得中长期跟踪的投资热点。

  上海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兴产业逐渐蓬勃兴起的同时,国有企业主导的传统产业则备受冷落,而国有体制在企业运营中潜藏的种种弊端则因此进一步被暴露出来,这迫切需要一波有力度的国资改革来改变这种现状。因此,无论是从政府主观意愿层面,还是经济运行趋势的需要来看,推动实质性的国资改革都是值得期盼的。

  “国资改革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实行MBO(管理层收购)、通过资产注入实现国资股东整体上市以及建立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等等。这些方式在此前都曾陆陆续续推行过,在A股市场上的反响也比较好。”该投资总监说,“也不排除在此轮国资改革中,会出现一些新的资本运作方式,来实现国资利益的最大化。但总体而言,启动国资改革对于A股市场仍是一大利好,它会促使政府关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中短期内将有助于推动相关公司股价的上涨。”

  另一位基金公司研究员则认为,伴随着对房地产周期质疑声的不断增加,以及银根稳中偏紧的格局短期难有改变,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面临着巨大考验,迫切需要新的财源来挺过目前的困难期,而目前地方政府手中依然拥有体量庞大的国有资产,将其证券化并“卖出”好价钱是弥补财政缺口及偿还巨额债务的最好选择。“个人认为,此轮国资改革的利益诉求并不简单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体制弊端,结合目前的大背景,政府更希望看到的是国有上市公司市值的不断提升,这有利于政府融资。在这种诉求下,国资股东注入资产或整体上市将会在未来掀起新一股浪潮。”该研究员说。

  长效机制亟待建立

  尽管对国资改革充满憧憬,但许多基金经理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仅从概念炒作的角度来看待国资改革,只能令A股投资者获得短期利益,只有通过改革真正意义上建立起所有股东利益一致的长效机制,国资改革才能成为A股市场中长期走强的重要推手。

  “纵观以前的国资改革,很多都是追求短期利益,改革过程也常常‘虎头蛇尾’,这令市场很难评估其中长期投资价值,也很难获得一个长期稳定向上的股价走势,‘一锤子’炒作的气氛比较浓厚。这其实是秉承价值投资的机构们最不喜欢看到的。”今年业绩靠前的某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我们希望此次国资改革如果真的启动,能够给投资者一个明确的改革预期,希望能够借力改革,真正意义地形成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利益一致,即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样才能让我们放心地参与到国资改革的投资中去。”

  而另一位基金经理则直言,国有企业运行效率低已是社会共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体制上着手,完全消除行政手段对企业运行的干预,并用市场化手段来激发管理层的动力。该基金经理认为,在国资改革的主题投资中,不要过度热衷于一些所谓的资产注入概念,因为从调研情况来看,能够注入实质性资产来提升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案例并不多,它并不能成为上市公司股价中长期走强的催化剂。投资者应当综合评估国有上市公司的未来潜力,再结合具体的国资改革方案进行投资。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