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落实股权激励老基金“破冰”难 新基金较容易

2013年10月21日 14:26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14则基金经理变动公告,6则高管变动公告,这些人事变动均发生在10月份刚过去的9个交易日里。

  近年来,公募基金人才流动现象十分明显,而基金子公司在今年的快速崛起,又为绩优人才们提供了新的就业选择。如何留住人才、壮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基金公司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

  其实,今年6月份开始实施的新《基金法》首次将员工持股纳入法规中,允许基金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这便已为基金公司提供了一条留住人才的道路。自新法实施以来的近5个月时间里,不少基金子公司纷纷实施了股权激励,但基金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却始终未真正破冰。而近期阿里巴巴入股天弘基金,天弘基金管理层亦将获得11%的股权激励的消息,或将推动基金公司股权激励的进程。

  广东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采访时表示,实施股权激励需要通过公司股东的集体决议,基金公司由于成立时间相对较长,股东结构相对复杂,决议公司股权激励事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基金子公司成立之初,股东之间也更容易对此达成一致。

  460则掌舵人变动公告

  公募基金人才荒待解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根据证监会公示数据整理显示,截至10月20日,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发布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已达460条,不少公司更出现一日多只基金掌舵者发生变化的情况,而去年全年变更基金经理的公告仅有416条。

  这些基金经理变更公告中,有不少内容为增聘或离任,这也彰显出公募基金目前人才捉襟见肘的窘状。基金经理的频繁变更,无疑会对基金的投资风格和业绩稳定性产生影响,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此前的报告也对此形成佐证,报告显示约有六成的明星基金在换将后,业绩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随着基金经理离职潮的加剧和新基金的不断成立,基金公司的人才缺口也正在不断拉大。

  不仅基金经理换任如同走马灯,公司高管层人员的变化也颇为频繁。证监会公示公告显示,年内已有52家基金公司发布了高管变更公告,占基金公司总数近六成。

  其实,今年6月份新实施的《基金法》中,已为基金公司提供了一条留住人才的道路。它首次将员工持股纳入法规中,允许基金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允许通过给予经营者一定比例的股权,让企业经营者获得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

  新浪网发起的“基金公司股权激励调查”的调查结果也显示,68.5%的参与者认同基金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而自新《基金法》实施以来的近5个月时间里,基金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却始终未真正破冰。近期阿里巴巴入股天弘基金,天弘基金管理层将获得11%的股权激励一事,或将推动基金公司股权激励的进程。

  次新基金公司

  或更容易实施股权激励

  与基金公司的迟迟难以破冰不同的是,不少基金子公司纷纷实施了股权激励。

  从去年11月份基金公司子公司开闸,股权激励被视作子公司区别基金公司专户的最大亮点和制度突破。今年年初,万家基金的一则子公司获批公告,被业内认为是子公司股权激励的破冰。随后,易方达、华富、广发等多家基金子公司跟紧脚步,纷纷实施股权激励。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已成立的50余家基金子公司中,至少已有10家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

  广东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采访时表示,已有不少基金子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拿出部分股权给公司高管或核心人才,需要通过公司股东的集体决议,而子公司成立之初,股东之间方便也更容易商量相关事宜。为促进公司日后的长期稳定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基金子公司实施股权激励。

  “迟迟未有真正实施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出现,是由于基金公司成立年限相对较长,股东也可能经历了几番的变化,股东结构较为复杂,决议公司股权激励事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若有一方股东不同意,则无法实施。”对基金公司股权激励迟迟未破冰,上述分析人士如是表示。

  某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基金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相较子公司难度要大些,但若天弘基金11%股权激励获批实施后,相信会逐渐出现更多实施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他也指出,成立时间较短的次新公司为吸引人才,或更容易和偏好实施股权激励。

  地处北京的某今年新设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公司日后会考虑实施股权激励,目前的股权结构已为公司在适当时机开展股权激励预留出了空间。”本报记者 隋文靖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