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货基第一波互联网金融红利终结 收益持续走低

2014年07月25日 10:08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进入6月,突飞猛进了近一年的货基规模扩张步伐戛然而止。根据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数据,截至6月底,公募基金规模达3.6万亿元,净值规模较5月底减少3123亿元,份额缩水3558亿份,赎回主要源自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6月份的净值规模为15926 .04亿元,环比减少了3276 .52亿元,这也是自2013年6月份以来,货币市场基金净值规模首次出现下降,并且净值规模的降幅高达17%。收益率下滑、被银行理财产品抢夺客户加上新股开闸分流资金,是主要元凶。

  货基红利已终结

  恰巧又是6月份的时点上,货基规模出现拐点。多位分析师均对南都记者表示,除了收益下滑、银行理财收益高企抢夺客户之外,还有新股再度开闸分流了资金。

  目前大多数“宝宝”类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维持在4%左右。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王乐乐称,货币基金净值规模的下降,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资金面宽松,货币基金的收益率逐步降低,导致净值逐步下跌,而净值规模是净值与份额的乘积,自然净值规模也有所降低。除此之外,由于6月份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上升,居于资本的逐利性,投资者赎回了部分货币基金投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

  “宝宝类收益继续走低,货币基金红利已终结。”国元证券一位分析师向南都记者表示,随着今年上半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整体平稳,因此银行协议存款的价格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货币基金收益率也随之大幅下滑。货币基金的第一波互联网金融红利已经过去。

  “6月,受到打新股的影响,机构大量赎回,多数货币基金被抽水,导致规模大幅下降。”深圳一位货币基金经理对南都记者表示,“打新影响呈现潮汐性现象。有新股打时,资金大量流出。打新过后,资金再次回流货基,等待新的机会。”

  6家基金自购货基冲规模

  为应对“年中”赎回以及打新的影响,不少基金公司纷纷自购自家货币基金。

  根据刚刚公布的2014年基金二季报,部分基金公司对旗下货币基金频繁申赎。其中,去年8月份刚刚成立的上银基金二季度自购次数达到22次,其中赎回15次,申购7次。

  兴全基金二季度自购货基的次数也达到14次,包括申购、红利再投资、转换转出、赎回等。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年内共有20家基金掏钱8.8亿元自购自家基金产品,其中,有6家基金公司自购货币基金达到6亿元。易方达基金自购天天增利B和财富B共计2.05亿元;富国基金以2亿元购自家货币基金富国富钱包货币;广发基金购买自己的钱袋子1.2亿元,成为今年基金公司购自家产品自掏腰包最多的前三家公司。

  “自购货币基金大多数是为了给公司冲规模。今年以来,不少基金公司成立货币基金均采用‘到点成立’的方式,只要达到成立的条件,就停止发行,办理后续手续,成立新基金。甚至有公司通过自购实现自产自销,发售仅1天就速成了一只新的货币基金。”北京一家基金市场部经理表示,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把员工的工资账户与自家的货币基金相捆绑,发工资的时候直接发给员工货币基金。

  债基连遭赎回

  上半年最赚钱的基金债基也成为上半年缩水最为严重基金品种。截至昨日,债券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5 .59%,今年收益超10%的债基达到32只。而6月份,除了货基份额缩水之外,债券基金也遭遇赎回,份额减少142亿份。上半年债基合计遭遇1360 .96亿份净赎回,净赎回比例高达30 .13%。

  “二季度债券型基金净赎回压力仍然较大,约66.7%比例的开放债基都出现了净赎回。其中,保本债基净赎回情况较严重,平均净赎回率为10%。二季度风险资产和债券市场均走强,使得混合一级债基和纯债基的申购情况较为突出。”上海一位基金分析师对南都记者称,二季度市场从“股弱债券”的格局转为“股债双强”的格局。

  “今年不少债基收益已经超过10%,达到机构的阶段目标。落袋为安是不少投资者的共同心声。”上述分析师称,“随着经济企稳和金融数据的反弹,债券收益率已经出现相当幅度的反弹。三季度债券基金的回报将有所回落。”

  此外,6月份开始,债券市场出现一波调整行情。泰达宏利基金经理胡振仓认为,这轮调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调整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对政策的预期和IPO对流动性的短期冲击。

  “当两个预期发生变化时,便是债市调整结束的信号。一个是宏观经济基本面企稳的预期,另一个是资金流动性的预期转为悲观,但债券市场后续的机会也是来源于这两个预期的修正。宏观经济增长企稳的预期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证伪,如果流动性再度相对宽松,债券市场还会出现一波机会。”胡振仓表示。

  采写:南都记者 周亮 实习生 李晓丹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