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蓝筹股发力沪指站上2100点 机构:仍宜维持半仓

2014年07月25日 10:46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记者 王欣)“大强小弱”的风格跷跷板在昨天演绎到淋漓尽致。一方面是两市主板在金融、地产、煤炭等强周期板块的拉抬下,放量大涨,沪指一举冲上2100点整数关口;另一方面是创业板一路下滑,盘中跌幅一度深达3%,再创7月以来的调整新低。

  昨天亮相的中国7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52,创18个月新高,而且高于51.0的预期。这也是该数据连续第二个月高于50的分水岭,意味着制造业活动处于增长而非萎缩的状态。

  再加上此前公布的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从一季度的7.4%小幅升至7.5%,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这得益于出口复苏、决策层加强“微刺激”力度,再加上宽松的货币信贷条件。二季度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加快至24%,并提振了原油、钢材产量和整体工业生产。另外,在剔除去年出口高报的影响之后,二季度实际出口量增长近10%,支撑了相关制造业活动。

  好于预期的宏观经济数据,为近期已经持续走强的大盘蓝筹火上浇油。昨日,银行、地产、券商、煤炭等强周期性板块全线启动,推动两市主板高举高打。上证综指不仅走出了三连阳,而且成交量呈阶梯状逐级放大,最终收于2105点,这也是沪指自4月上旬以来首次收复2100点整数大关。

  在市场的另一头,是创业板指数连续第二个交易日放量下挫,指数收跌1.64%,盘中最低探至1255.69点。此前热门的一些概念板块,如3D打印、石墨烯、通用航空等,则领跌大盘。由于1200点是创业板指数的重要颈线位置,其后市走势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申万分析师严晓鸥认为,在管理层持续喊话和实质的产经政策支持之下,分享政策红利、且存在跨界成长和国退民进等新故事可讲的周期品种不断受到市场认可。随着“沪港通”一系列相关进程的推进,市场对此引发的投资机会再度升温,一些长期股价低迷的A股稀缺标的重又获得关注。另一方面,中报业绩大考对小市值品种形成压制。由于2050点一线的箱型格局尚未被打破,且上方年线及2444点以来的趋势线压力明显,考虑到正值新一批新股的申购潮,申万判断股指仍将延续震荡格局,建议的操作策略是“等待观望”。

  观点链接

  注意回避创业板风险

  沪指昨日收出一根带长上影线的小阳线,成交量达1067亿元,目前大盘正稳中向好,昨日的上涨伴随量能的温和放大,建议投资者短期内应注意风险回避,操作上对于优质低估值蓝筹股投资者可少量逢低关注。(宁波海顺)

  沪指打开上行空间

  周四,金融、煤炭、地产等蓝筹板块涨幅居前,基因测序、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军工航天、文教休闲等题材股回调明显。沪指放量突破年线,打开上行空间。预计大盘持续向好,可关注新能源汽车、金融、国企改革等板块。(华讯投资)

  仍宜维持半仓

  周四券商板块成为了扛起市场上涨的大旗。该板块中报业绩靓丽,潜在利多因素值得期待素,值得进一步跟踪。

  总体策略上,关注点需要放在超跌蓝筹股中,仓位目前依然维持在半仓附近。

  (山东神光)

  相关新闻

  海外资金大举流入A股50ETF认股证

  深圳特区报讯 A股大盘24日走高,香港市场的A股相关ETF也跟随表现突出,安硕A50中国和南方A50分别上涨2.7%和2.8%。渣打统计的数据显示,大量资金流入A股相关ETF认股证,其中南方A50相关认股证成交额猛增逾6成,反映投资者看好A股后市表现。

  数据显示,24日安硕A50和南方A50相关认股证成交显著增加,前者相关认股证成交单日增加10%,后者相关认股证成交更单日大增61%,反映投资者看好A股后市表现。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港股已连升3天,资金持续流入恒指认沽证和恒指熊证,从即市观察,24日资金再度流入恒指认沽证和恒指熊证,显示投资者搏恒指回调。24日共有52只牛熊证被强制收回,当中大部分为恒指熊证。

  受A股主要股指上涨提振,港股24日再下一城,恒指突破24000点整数关,创出逾3年收盘新高,主板成交突破800亿港元。市场投资气氛高涨,蓝筹股延续百花齐放行情。

  截至收盘,恒指收报24141.50点,涨幅 0.71%,最高见24150.00点,为2011年4月份以来最高水平;国企指数继续跑赢恒指,收报10939.57点,涨幅1.1%;红筹指数收报4662.63点,涨幅0.74%。交投继续放大,主板共成交860.27亿港元,创逾3个月新高。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