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厦门自贸区概念股高涨 所涉及公司低调回应

2014年12月09日 07:19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有业内人士表示,有关厦门自贸区具体措施可能要到明年两会后才会出台。

  自2013年8月份,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落户上海后,国家即将推出第二批自贸区的消息就不断传出。包括福建省在内的在申请自由贸易区一直不甘落后,去年12月底,福建省委就向商务部呈交“福建自由贸易实验区”方案。

  近期有消息指出,福建自由贸易区将包括厦门自贸区、福州平潭自贸区和福州新区。受此消息影响,二级市场上随即引发了相关概念股的涨停潮,截至昨日,厦门国贸和厦门空港涨停,厦门港务也冲击涨停板。

  与上述厦门自贸区概念股在二级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相反,相关上市公司对此却显得相对低调,厦门港务证券事务代表朱玲玲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还并没有关于厦门自贸区的相关规划。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厦门自贸区会主要面向中国台湾地区或者两岸贸易往来,为两岸货贸和服务开辟平台,因此,厦门自贸区会对经贸类上市公司利好。但他同时表示,“二级市场涨停潮只是受了短期效应影响,缺乏长期的实质政策支持,除非国务院明确批复相关自贸区建设,利好才能持续”。

  厦门自贸区引发股票高涨

  12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利的重要平台。

  此番中央领导在推动以自贸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路一出,让此前一直倍受关注的第二批自贸区消息再度风生水起。

  公开资料显示,自去年上海自贸区获批之后,全国有30多个省市向国务院提交了建立自贸区的申请,与政策面相呼应的是,随即引来二级市场相关概念股涨停。

  据了解,今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了解监管和人、货进出情况,临别时叮嘱:“实验区是全国独创,要继续探索。”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福建自贸区将作为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推广的步伐将加快。

  初步公布的厦门自由贸易园区建设总体方案是:以厦门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以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以海沧保税港区为试点建设厦门对台自由贸易园区。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显示,福建自贸区概念股包括厦门国贸、厦门空港、厦门港务、三木集团等10家股票,昨日涨幅均超过4%,其中,厦门国贸和厦门空港盘中涨停,平潭发展、厦门港务、建发股份、象屿股份涨幅均超9%。另外,福建高速、三木集团和福建水泥的涨幅分别为6.17%、5.63%和4.76%。

  相关上市公司低调回应

  但与二级市场上10只相关概念股一路高歌猛进正好相反,记者电话联系多家相关概念股,公司表现都相对低调。

  厦门港务证券事务代表朱玲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厦门自贸区概念已经由来已久,公司股票虽然在二级市场表现良好,但上市公司方面却并未有具体的相应规划。而对于未来是否有相应计划也还未可知。

  除此之外,截至昨晚截稿时,包括厦门国贸、厦门空港等涨停股,并未回复记者就厦门自贸区消息对公司相关规划影响的问题。

  东兴证券郑闵钢认为,福建自贸区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中央曾经提出过要在2018年福建的GDP超过中国台湾地区,因此,今后几年福建会加大投入,发展会增速,也将会引来央企的大项目来落户福建,从而刺激福建经济。

  沈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与上海自贸区的全球金融经贸中心的定位不同,厦门自贸区会主要面对中国台湾地区两岸贸易往来,为两岸货贸和服务开辟平台。而对于政策具体落实时间,沈萌表示,还需要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具体措施可能要到明年两会后才会出台”。

  同时,沈萌表示:“以厦门国贸、厦门港务和厦门空港为代表的海西经济发展龙头企业们将在未来政策及经济发展中收益。”

  公开资料显示,厦门国贸2014年1月份至9月份实现营业收入415.4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5.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亿元,同比增加49.0%;基本每股收益0.51元。厦门港务三季报显示,截至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37亿元,同比增长71.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66.29万元,同比下降14.45%。厦门空港2014年1月份至9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0.16亿元,同比增长8.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2亿元,同比上涨10.15%。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