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计提坏账准备超3亿元 桂东电力坦承子公司风控有问题

2015年03月03日 15:3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每经记者 胡飞军 发自广西贺州

  3月2日,桂东电力(600310,SH)在广西贺州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对其全资子公司钦州永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钦州永盛)部分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议案进行审议,合计坏账准备金额为3.14亿元。

  而另一方面,在去年券商股大涨时,桂东电力持续抛售国海证券(000750,SZ)获得数亿元收入,成为“扭亏稻草”。

  3月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参加了桂东电力股东大会,并采访了公司董秘陆培军了解相关大额坏账形成的原因,公司坦承,此前钦州永盛风险控制上存在问题,出现了相关投资失误,未来将聚焦电力行业和金融板块,更加谨慎投资。

  钦州永盛风险把控存问题

  2月10日,桂东电力发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对钦州永盛应收款合计计提坏账准备3.14亿元。将导致钦州永盛资产减值损失3.14亿元,也将减少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3.14亿元。

  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仅有5217万元的桂东电力,却要计提3.14亿元坏账准备,引起中小投资者不满。有投资者在股吧中表示,“2亿多股本左右的桂东电力,却要计提3亿多元的坏账,桂东电力像遭遇了黑天鹅。”

  根据财报资料,桂东电力去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5217万元,同比下降31.6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2573万元,同比下降60%。“主要是受子公司钦州永盛和桂东电子拖累,收入规模缩小和坏账损失。”陆培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根据公告,此次股东大会审议的计提3.14亿元坏账准备议案,主要是桂东电力子公司钦州永盛的坏账。其中,除了已被公众所知的柳州正菱集团1.26亿元坏账外,还有位居钦州永盛第二大坏账客户的广州博材燃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博材)。

  据了解,钦州永盛曾于2013年6月预付6480万元给广州博材,事后却没有收到广州博材的货物,而在此情况下,2014年3月,钦州永盛又将1.2亿元货物销售给广州博材,广州博材再次出现没有付款的情况,按照金额80%计提坏账合计高达1.48亿元。“确实钦州永盛在以前经营过程中,风险把控这块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已从2014年开始进行了相关停业整顿。”桂东电力董事长秦敏如此表示。

  会后,陆培军进一步解释称,之所以出现未交货先打款,主要是当时钦州永盛了解到广州博材资金链出现了问题,为了挽回的前面货款就需要拯救这个公司,钦州永盛管理层就预付了一部分款项。

  经桂东电力的律师调查,广州博材已处于非正常经营状态,存在故意逃避债务嫌疑,从目前走访情况来看,广州博材并无偿还此部分债务的意愿,故债权是否能收回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卖券商股票成“扭亏稻草”

  虽然桂东电力目前主营不振,且受子公司计提坏账准备拖累,但其此前持续抛售国海证券(000750,SZ)股票可谓大赚了一笔,这笔收入或成为公司的“扭亏稻草”。

  公开资料显示,桂东电力曾在2002年斥资1.24亿元成为国海证券借壳上市前的原始股东之一;2013年6月,又再次斥资3.72亿元认购5936万股,持有股份达到2.57亿股,持股比例上升至11.14%。

  “2014年券商股涨幅较大,公司也因此受益。”陆培军表示,尽管公司在钦州永盛和桂东电子投资亏损较大,但在投资国海证券上斩获颇丰。

  “公司还持有很多国海证券股票,今年可以继续出售部分股票获得投资收益,因此去年尽管计提那么多坏账准备也不会亏损,国海证券股票收益足以弥补亏损。”陆培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陆培军透露,2014年,桂东电力卖出约5000万股国海证券股票,扣除税收和成本费用后,大概能获得净利润4亿元左右。“基本上能够弥补亏损,(如果)没卖出国海证券股票,(公司)肯定会亏损的。”

  资料显示,桂东电力目前仍然持有国海证券股票2.26亿股,占国海证券总股本的9.79%。

  对于桂东电力未来发展战略方向,陆培军表示,已经吸取此前教训,下决心将发电、供电、电网等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其他的投资机会看准了才会做适当投资,不会作为主力方向,因为这也不是我们的强项。”

  “而且更换管理层后,新任董事长来自于金融行业,在决策方面更加谨慎,对金融杠杆和资本运作方面比较熟悉,对追讨坏账和风控方面比较在行,除了比较重视电力这块,还比较重视金融板块。”陆培军补充道。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