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贴“金”公司挂羊头炒股价

2015年06月11日 09:10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涉民营银行公司最多 频繁炒作利好兑现反而大跌

  A股上市公司追逐热点也是蛮拼的,从房地产到3D打印,从手机游戏到互联网转型,如今又蜂拥进入P2P、保险、银行、券商等金融领域。

  有分析称,上市公司纷纷给自己贴“金”得益于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但起初总是鱼龙混杂,不排除有人借着金融招牌拉抬股价。如果决策不慎,盲目追热点,很可能重蹈投资过剩的覆辙。

  文、表/ 广州日报记者张忠安

  6月9日,桂林三金宣布,参与发起设立山水人寿保险实现该公司的“大健康”;6月3日,腾邦国际收购中沃保险经纪公司100%股权,杀入保险业……

  记者粗略统计发现,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纷纷涌向金融领域,除设立和参与保险公司外,民营银行、券商股权、P2P、小贷公司等都成为香饽饽。

  产业资本皆为利来

  保险业也获很多公司看好

  “金融,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是国家政策扶植的方向,加上政策放开了,大家都觉得是一块大蛋糕。”一位长期研究新型金融的券商分析师对广州日报记者指出。

  涌向民营银行的队伍最为庞大,截至目前,已有海印股份、佳都科技、御银股份、金字火腿、朗玛信息、青龙管业、一心堂、宝新能源、苏宁云商等一大批上市公司发布参与筹建民营银行的公告。

  其次,保险业也获得很多公司看好。例如,腾邦国际动用1421.46万元收购中沃保险,获取保险经纪业务牌照。华映科技也表示,该公司在一季度业绩大降近70%的背景下,斥资7500万元,参与发起设立海峡人寿保险。此外,广弘控股、用友网络、中原高速等也都积极投身到保险行业中。

  很多房地产公司在行业景气度下降背景下也投身金融。大名城近日公告称,公司拟设立全资子公司名城金融控股(集团),计划投资总额100亿元,涉足券商、保险、银行等金融及类金融业投资。

  有业内人士表示,产业资本皆为利来,当前涌入金融行业和当年涉足房地产行业一样,应该是时代的产物。

  万联证券首席投资顾问古振华指出,“部分上市公司的确能够通过介入P2P、小贷,为上下游供应商、客户提供金融支持,完善产业链的资金、货物流通。同时,也有一部分公司能够通过介入保险、券商业务,为自身主营业务的经营、并购、投资甚至研发提供稳定的流动性支持。”

  有多少是“李鬼金融"?

  完全转型做金融并不现实

  鉴于目前政策限制,非金融类企业完全转型做金融并不现实。实际上,很多公司涉足金融业务是为了完善产业链,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我们参与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并不是想转型做金融,金融业务只是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已。”一位上市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告诉广州日报记者。桂林三金也指出,该公司涉足保险业务是为了充分利用人寿商业保险这一平台,实现大健康领域布局的战略目标。

  不过,无论是多么有想象空间的行业,一旦蜂拥抢入,自然是良莠不齐,部分企业打着金融的招牌“忽悠”投资者,甚至“挂羊头,卖狗肉”。

  多伦股份最近的一份公告称,为立志于做中国首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引起监管层的关注,上交所专门发函询问。根据回复公告,多伦股份并未就转型P2P进行专业的可行性论证,且目前公司并无相关的人员配置,也未正式开展业务。

  “一些上市公司为追求短期的赚钱效应及市值增长,热衷追求新的商业模式。甚至不排除一些公司盲目调整业务,过于器重P2P、小贷等新的业务,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市场的注意力。”古振华表示。

  资本市场:

  涉足金融

  已非市场热点

  “我最近买了几个刚公布涉足金融领域的个股,都没怎么赚到钱。”广州股民张小姐告诉记者,今年5月底,她买入腾邦国际,很快就停牌。而到6月3日,该公司宣布定增并收购保险公司,但股价在当日涨停后,便出现大幅波动,两个交易日跌幅超16%,昨日虽然创业板大涨3.49%,但该公司股价涨幅不足2%。桂林三金6月9日公告准备设立保险公司,但股价不涨反跌,当日跌幅接近5%。另外,金发科技、海印股份等参与设立民营银行的金融概念股也未获资金太多关注,海印股份连收三根大阴线。

  “传统行业企业不管是转型还是涉足金融领域,对资本市场而言,已不是新的热点了。”深圳一位基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指出,现在如果想继续通过涉足金融来刺激股价,效果可能不明显,“除非是一些牌照仍没有放开的行业,比如证券业。”

  古振华提醒,投资者要认真分析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业务是否契合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若上市公司是不切合实际地讲故事、讲战略,那么投资者将承担巨大的风险。”

【编辑:吕思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