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台办4月25日新闻发布会实录(全文)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4月25日 11: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4月25日电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25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范丽青就两岸媒体关注两岸签署金融合作协议、陆客赴台个人游、南海问题、两会第八次会谈以及第四届海峡论坛等多个热点话题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全文实录如下:

  范丽青:各位上午好,我们发布会现在开始。请大家提问。

  新华社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两岸签署金融合作协议已经快3年了,希望发言人介绍一下两岸金融领域交流合作的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的推动规划。第二,我们注意到,最近民进党主席候选人许信良和苏贞昌都分别提出了一些两岸政策。其中苏贞昌最新表态说,希望在不预设前提的条件下,促进党公职人员与大陆的互动,也不排除亲自到大陆来访问,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看法?谢谢。

  范丽青:自2009年4月26日两岸金融合作协议签署以来,两岸金融监管机构积极落实协议,两岸金融合作取得新进展。

  范丽青:一是两岸金融监管合作制度化。两岸银行、证券、保险业监管机构分别签署监管合作备忘录,建立了交流和工作机制,银行业监管机构之间进行了高层互访与磋商。

  范丽青:二是两岸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计划中,双方对进一步相互开放金融市场作出承诺。

  范丽青:三是两岸互设金融机构快速增长。2009年5月至今,台湾金融机构在大陆新增14家代表处,在大陆的营业性机构也快速增长,同时大陆金融机构实现了直接入台的突破。在银行业方面,大陆已批准10家台资银行设立大陆分行,其中7家已开业、1家获准开办台资企业人民币业务;4家大陆银行获准在台设立代表处,其中2家已获准设立分行,但是还没有开业。在证券业方面,首家两岸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开业,13家台湾金融机构获得大陆证券市场投资资格,其中8家获得投资额度;已有约10家大陆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台湾股市。在保险业方面,新增1家台资保险公司开业、1家参股大陆寿险公司。

  范丽青:四是两岸货币兑换与清算更加便利。两岸货币管理机构利用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平台开办对台湾的人民币现钞清算业务,并就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问题进行了沟通。新台币在大陆双向兑换和大陆银联卡在台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展,为两岸同胞货币兑换和大陆居民在台消费提供了更多便利。两岸的货币管理机构也已经就两岸建立货币清算机制问题进行了沟通。

  范丽青:下一步,大陆有关方面将进一步采取措施积极落实ECFA早期收获计划中的相关承诺,支持符合相关条件的台资银行大陆分行尽快开展人民币业务、增设营业网点;推动两岸金融机构通过相互参股等方式深化合作;通过协商尽快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证券、保险类机构在大陆设立营业机构;完善监管合作机制,积极稳妥推动金融市场开放后续协商。两岸金融合作是互惠互利的,希望台湾方面对大陆金融机构赴台开展业务采取积极的态度,创造必要的条件。

  范丽青:您的第二个问题。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尤其是符合台湾同胞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多台湾民众的支持。“台独”不符合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也违背两岸关系发展潮流,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希望民进党能够对此有深刻认识。只要民进党有任何放弃“台独”立场的努力,我们将作出正面回应。

  范丽青:我们也一再表示过,民进党坚持“台独”立场是阻碍其与大陆交往的症结所在。民进党人士尤其是民进党基层人士,他们愿意来大陆交流访问,我们都欢迎。谢谢。

  台湾TVBS记者:我想请教一下,陆客自由行4月28日即将开放第二批扩大开放的6个省市,从去年个人游上路以来,平均每天大概是200多人。当初第一批试点开放之初好象相当热烈,但是现在传出有一个说法,这一批的6个城市没有送件,请问国台办方面目前掌握的最新状况是怎样的?谢谢。

  范丽青:第二批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的名单公布以后,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会同有关部门,对即将在4月28日启动的天津、重庆、南京、广州、杭州、成都等6个城市的旅游主管部门,以及相关旅行社进行了专门培训。目前,6个城市都已经准备就绪了,将会在4月28日如期启动当地的居民赴台个人游。

  范丽青:根据我们的了解,杭州市将在4月28日举办杭州居民赴台个人游启动仪式,其他的几个城市也将在近期举办相关活动。启动是如期启动了,但有意赴台个人游的居民会有个送件的过程,我相信赴台个人游的大陆居民一定会越来越多的。谢谢。

【编辑:程涛】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