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乐与大陆分享推广经验

2012年07月10日 22: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青岛7月10日电 题: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乐与大陆分享推广经验

  中新社记者 郑巧

  “今年10月,台湾豫剧团将到上海参加国际艺术节;明年山东要举办全国第十届艺术节,也有邀请我们。”1996年第一次到河南交流后,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就开始频繁“登陆”,与大陆豫剧名家切磋技艺。

  9日晚,“情系齐鲁——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在山东青岛落下帷幕。联欢晚会上,王海玲带来的豫剧“刘姥姥”选段,让逾百位两岸文化界人士耳目一新,赢得阵阵掌声。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从艺50多年的王海玲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推广豫剧、让它在两岸更好传承下去。

  “明年,是豫剧在台湾落地生根60周年,将有一系列活动,也会邀请大陆艺术家一起演出,”王海玲说。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各色地方戏在台湾落地,以解老兵思乡情。豫剧和京剧是少数经过几十年,仍保留下来的剧种。“一个人救了一个剧种”,是台湾艺术界对王海玲的褒奖。

  “恩师毫无保留的教导,我一直铭记于心”,王海玲口中的恩师,即豫剧大家张岫云。张岫云系河南安阳人,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到越南富国岛,三年后赴台,成立了海军陆战队飞马豫剧队,开豫剧入台之先河。

  王海玲生长在高雄左营眷村,豫剧队就在家附近,机缘巧合下入团学艺,“我学过芭蕾舞,张老师还请京剧老师教我们身段,基础打得很扎实”。

  8岁登台,表现出色的王海玲赢得了“八龄神童”的美誉。14岁首次挑大梁主演《花木兰》,从此名声大噪,蒋介石、蒋经国夫妇都曾看过她的表演。

  1997年,王海玲第一次到大陆,就是去“豫剧之乡”河南交流。“此前我们有看过他们在台湾的演出,感觉唱法很不一样”。原本在台湾只在戏箱上出现的“豫”字标记,忽然出现在河南的大街小巷,“汽车车牌、饭店招牌上都能看到,让人很亲切”。王海玲学的河南话在郑州买东西时派上了用场,“老板怀疑我是河南人,说我说的是河南话,但却长得不像河南人。我像回了娘家。”

  在各地表演,王海玲感觉这几年豫剧在大陆日渐式微,“观众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当务之急是做好推广工作。”

  “在台湾,观众有六、七成都是年轻观人。几年前的推广大部分都针对大学生,后来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其实都已经定了,效果不佳。我们就往下扎根,到孩子中去”。王海玲所在的台湾豫剧团推出了《钱要搬家了?!》等儿童剧,把樱桃小丸子等元素融入剧中,还办为期五天的儿童研习营,很受欢迎。

  “大陆比较重视出精品剧目,却忽视向民众推广,我们很乐意与大陆豫剧团分享经验,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豫剧”。台湾豫剧团还改编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用管弦乐和民乐一起伴奏,把豫剧带到英美等国表演。

  第一次参加中华联谊会主办的“情系活动”,王海玲见到曾经同台演出过的老朋友章兰。担任山东聊城市豫剧院院长的章兰是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这次活动认识了很多山东文化部门的人,正在商谈合作,章兰老师还没去过台湾,我们打算邀请她明年去台湾表演。”(完)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