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林益世案 吹响治理“关说”号角

2012年07月13日 09:5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林益世涉嫌贪腐一案无疑是台湾政坛最爆炸性新闻,案情推进犹如一部精彩的连续剧,剧情高潮迭起、峰回路转、出人意表,令看客啧啧称奇。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行政机构秘书长林益世在两年前担任“立委”期间,向某厂商收取6300万元(新台币,下同),协助其拿到采购合约;今年合约期满前,林益世再向该厂商索款8300万元未果,该厂商合约被中止,愤而揭发此事。林益世的案由在台湾并不鲜见,数额相较于陈水扁案也是小巫见大巫,却在台湾社会引起极大震撼。原因之一是林益世身为政府高官、国民党政治明星,在扁案爆发后反贪腐为社会最强音时居然知法犯法、自毁前程,实在叫人吃惊;二是案件爆发之初林益世居然矢口否认,声称陷入政治谋杀,索贿录音带曝光后方认错道歉,录音带中言辞荒腔走板,家属在事发后为湮灭罪证将大量美钞台币焚烧、丢马桶、扔池塘,情节之荒诞令人咋舌。

  林益世案仿佛一个利令智昏的活标本。他知法犯法、顶风作案的原因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并不难理解,“刑场的好奇围观者是小偷最好的目标”,“小偷被砍了手仍然有小偷”,刑罚的震慑作用并不能遏止所有潜在的犯罪。

  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有理由为自己卸责,不遗余力地打击贪腐、从制度上铲除贪腐犯罪的温床是政府应尽之责。林益世案爆发后,马英九政府已经多次对社会大众道歉,表明国民党中央的立场是“不掩饰、不包庇、不怕家丑外扬,侦办到底”。林益世被开除党籍、辞去行政职务,特侦组的查办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否定了绿营过往对司法机构“查绿不查蓝”的不实指责。蓝营上下对林益世更是同声指斥,与绿营当初对扁案含糊其辞、态度暧昧形成鲜明对比。

  在道歉、检讨用人、查案的同时,马英九政府已着手从制度上防堵漏洞,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在两个月内,做好民意代表‘关说’制度化、透明化的设计”。所谓“关说”,乃“台言台语”,用大陆的话说就是拉关系、走后门。在台湾选举制度下,选民服务是民意代表当选的重要指标,而正常的选民服务与有利益关系的“关说”之间界定并不清晰、规范,这一灰色地带往往成为贪腐犯罪的温床,过往已有不少民意代表负案在身,但仍有心存侥幸者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林益世就是一个,当然,他走得也太远了一点。

  对于马政府欲将“关说”制度化透明化的决心,大部分民意代表表示欢迎,也有人援引“游说法”之例质疑其可操作性,担心又是纸上谈兵白忙活一场。为防止民意代表以游说之名进行关说,台湾2007年已通过“游说法”,实行游说登记制,不登记者将处以最高15万元的罚款;若有不法利益输送,最高会被罚款250万元。由于执行技术难度较大,“游说法”上路以来效果不彰。

  民众的担心和质疑并非杞人忧天,“游说”的规制本就是世界性的难题,在台湾也已讨论经年。但也不必太过悲观,相信人类的智慧和决心终将解决某些“技术难题”。林益世案又一次吹响了台湾规制“关说”、“游说”的号角,在制订新规或细化旧法的同时,加大公共决策的透明度亦是台湾方面应着重努力的方向。王 尧

【编辑:王义铭】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