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以堆积木方式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012年09月18日 17:17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华广网14日刊载江苏省台湾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平的评论文章,分析连战近日提出的以“堆积木”方式来推动“和平协议”,建立“政治互信”。文章指出,“堆积木”为两岸关系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有助于两岸关系由浅水向深水区平稳过渡,有助于持续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全文摘编如下:

  近日,胡锦涛总书记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俄罗斯出席APEC峰会时举行了“胡连会”,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两岸关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会后,连战在记者会上提出以“堆积木”方式来推动“和平协议”,建立“政治互信”。连战的提议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持续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堆积木”方式为两岸关系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

  两岸关系的发展,实际上走的就是一条“堆积木”的方式,从早期偷偷摸摸少得可怜的间接贸易、限制甚严的开放探亲,到今天的两岸三通、大陆游客赴台个人游,以及两岸庞大的经贸规模,可谓是天壤地别。但纵观其发展过程,都是依靠一点一滴的积累,逐步扩大开放,才有了现在的繁荣景象,绝对无法一蹴而就。连战说得好,2005年两党领导人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以来,两岸双方基于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体认,搁置争议,求同存异,追求双赢,逐步落实了愿景目标,开创了两岸稳定的新局与广泛的合作。马英九上台、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采取“先经后政、先易后难”原则,经过无数次协商谈判,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以逾越的困难与障碍,特别是8次两岸两会商谈,双方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一份份地签署了18项协议,使得两岸关系有了今天的发展规模。如果两岸不是遵循“堆积木”方式,未能点滴积累,不断增进互信,一开始就拘泥于一些敏感、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就会使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停滞不前,不会有今天大好的发展局面。

  “堆积木”方式有助于两岸关系由浅水向深水区平稳过渡

  当前,两岸关系发展正逐步由浅水区向深水区过渡,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面临的问题更难解决。有些问题已经无法回避,处理不好,不仅无法使两岸关系深化发展,还可能会导致两岸关系出现停顿。如两岸和平协议、军事互信机制等问题,若不能认真对待、妥善处理,会阻碍两岸关系由浅水向深水区的平稳过渡。在当前情况下,连战提出,不妨由“周边议题”以“堆积木”方式来推动“和平协议”、建立“政治互信”,或可由学术界和智库等单位来召开和平论坛,大家集思广益,为和平、为发展、为互信创造积极条件。这无疑是一项好的建议,两岸关系走到今天,特别是两岸政治关系的突破,仍需要循序渐进,需要继续以“堆积木”的方式,进一步累积互信,逐步为两岸政治关系的突破创造条件。通过“堆积木”方式,继续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并由学术界和智库等机构举办和平论坛,两岸集思广益,相信“和平协议”、“军事互信机制”最终都能水到渠成,一切敏感复杂的政治问题,在两岸人民的智慧面前,最终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堆积木”方式符合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一贯思路

  限于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大陆方面在对台政策上一贯主张循序渐进、逐步推动,是“堆积木”式发展两岸关系的具体表现。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胡连会”中强调,国共两党领导人2005年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提出的主张,大多都已得到实现。胡总书记还明确指出,国、共两党选择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方向是正确的,前景是光明的。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向前迈进,不断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胡总书记对这些年来两岸锲而不舍、坚持不懈通过一点一滴的累积,克服重重困难,在两岸关系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的充分肯定。(杨平 江苏省台湾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郭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