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媒:台湾的悲哀 在于一颗茶叶蛋的逻辑思维

2012年09月27日 10: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9月27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社论指出,台湾争议多时的基本工资调涨案,随着26日由行政机构负责人陈冲宣布月薪缓涨定案,“劳委会主委”王如玄旋即宣布辞职之后,划下了终止符。文章强点,如果当局和企业的眼光还只是停留在“月薪缓涨”那颗茶叶蛋上,缺乏新的思维逻辑和前瞻开创的勇气,那么,台湾产业经济长远的发展格局,就十分令人忧心了。

  全文摘编如下:

  这个被劳工团体戏称为只是微薄的一颗茶叶蛋的基本工资调涨案,除了企业领袖们纷纷表示反对,日前行政机构审查会议里,与会部门大多支持财经部门提出月薪缓涨的主张,理由是当前台湾内外经济情势不佳,企业经营负担沉重,劳资双方应该共同度过难关,等待景气好转,缓涨并非不涨,“那颗茶叶蛋还在,大前提是财经景气要好转”,台湾高层如此强调。

  短期景气不佳所以不涨工资我们可以理解,但是长期来看呢?根据“主计总处”日前公布的台湾所得收入者,去年每人平均611134元,不但比前年减少3882元(这个或许可以被解释为短期景气因素造成),更倒退到13年前(1998年)的水平,台湾人平均薪资十几年几乎停滞成长的事实,应该与短期景气如何无关吧!台湾薪资的长期困蹇局面,究竟是如何造成的、这对台湾的产业经济发展又有什么长远的影响?

  台湾当局为了产业发展并兼顾劳工权益,深怕景气不佳时调涨工资会影响产业发展,反而不利于劳工权益,所以认为保持弹性、甚至保守因应是最佳的政策,这样的慎思远谋无可厚非;“劳委会主委”为劳工权益及政策负责而辞职下台也其来有自,但是过去10余年来台湾人平均薪资停滞成长是事实,经过十余年来的此消彼长,以前薪资低于台湾的韩国,现在比台湾多52%,新加坡也多出台湾1倍以上。面对如此令人沮丧的局面,我们更应该探讨,是不是就是这种不敢大开大合、不能跨步前进的内缩式思维,影响了过去台湾10余年的发展,造成经济迟滞,因而人民痛苦指数高居“亚洲四小龙”之首,甚而使得许多年轻人、中年人无法获得自我实现的机会,不得不离乡去做台劳?

  经济发展迟缓、薪资长期停滞等,这些事实无人能够否认,原因当然也不只一端,我们要探讨的根本问题是,是不是我们的“政府”和企业领袖们,在这个全球化剧烈变动以及高度竞争的网络新时代,失去了前瞻开创的勇气和思维格局,忽略了“人”才是一切成长发展的根基,而一直停留在成本思维及减法逻辑的框框里?这种思维逻辑基本上认为人的薪资福利是成本负担而不是资产创造,所以企业仰赖抑制薪资成长,以降低成本及维持短期的价格竞争力;然而,薪资是大多数人最基本的成长动力来源,是最不该苛刻的必要发展成本,薪资该涨不涨的恶性循环结果,正是长期以后人才与创新动力的流失,终至丧失企业,乃至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在检讨台湾过去10几年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时,我们不禁要问:是经济发展困境让我们有了这样消极保守的思维逻辑,还是这样消极保守的思维逻辑带领我们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困境?

  全球化与网络时代兴起的这十几二十年来,世界经济已走向不分日夜、无远弗届、不断更新、自由分享、透明开放、多元展现的全新时代,它不只全面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娱乐,也普遍提升了每个人创新改善的潜能,更让人们对生命的尊严、生活的质量与美学的感受,有更多更深的需求;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一个全员、全地网状连结的时代;是一个高度自发、自主的时代;事实上也是一个打破蓝领劳工、白领办公室工作者阶层区分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能也可以成为现代知识工作者,也因此,人是最大也最重要的企业资产;企业经营应该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维,善待、善用人才、让员工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和集体智能,以创造企业的成功发展;换言之,要以“加法逻辑”来看待人。

  坦白说,面对这样一个与过往完全不同的新时代,如果当局和企业的眼光还只是停留在那颗茶叶蛋上,缺乏新的思维逻辑和前瞻开创的勇气,那么,台湾产业经济长远的发展格局,就十分令人忧心了。拜托,千万不要别人已经在吃牛排大餐了,台湾还只能斤斤计较那颗茶叶蛋到底是给还是不给!

【编辑:郭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