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老保钓"命运大不同 热血青年分道扬镳

2012年09月28日 11:42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资料图:9月23日,台湾多个民间和政治团体联合发起“9.23保钓大游行”。图为游行队伍在日本交流协会台北事务所门前表达抗议。陈立宇 摄  


 

    资料图:9月23日,台湾多个民间和政治团体联合发起“9.23保钓大游行”。图为民众高举“中华民族土地一寸不让”标语牌。陈立宇 摄  

  9月23日在台北举行的“保钓大游行”队伍中,许多上个世纪70年代的“老保钓”又一次站在了队伍的前列,林孝信(人人保钓大联盟召集人)、王晓波(中国统一联盟副主席)、郁慕明(新党主席)等当年的“保钓”风云人物频繁被媒体追访。

  1970年的七八月间,日本军舰在钓鱼岛海域驱逐在此捕鱼的台湾渔民,并宣称钓鱼岛属于日本。9月,台湾《征信新闻》(《中国时报》的前身)派遣记者雇船登上钓鱼岛实地采访,升旗、刻字宣示主权。正在台大哲学系念研究生的王晓波看了报道后非常激动,写下《保卫钓鱼台》一文投给了《中华杂志》。文章开头引述了“五四运动”的两句话:“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11月,刊有王晓波文章的《中华杂志》传到留美的台湾学生手中,他们决定“必须有所行动”,在全美各地成立“保钓行动委员会”。

  有“苦行僧”之称的林孝信如今年已七旬,他向《环球时报》记者回忆起当年的情形:1971年1月29日、30日,在美国的台湾留学生相继在东部的纽约、华盛顿特区,中西部的芝加哥,西部的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6个城市进行首次示威游行。3月间,旅美500位华裔学人上书蒋介石,要求保卫钓鱼岛。这500位学者很多都是国际级的大师,其中包括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等,对“保钓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71年4月10日第二次大游行在华盛顿特区举行,数千人参与,声势浩大。

  林孝信等人创办的《科学月刊》联络网对于台湾旅美学生的“保钓”运动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林孝信也成为“保钓”运动的领军人物。他说,“当时没有电子邮件也无传真,为保持联系,在《科学月刊》创刊后同时出版《科学月刊工作通报》,有段时期一周出一期,形成密集且有效的留学生联络网,大家借此联络网建立了互信,让“保钓”运动得以迅速发展。”

  林孝信表示,“1971年9月,隐约对立的钓运成员在安娜堡国是大会中激烈辩论后正式分裂,即所谓‘保钓运动’的左右分裂,会后钓运分成三个不同路线:‘左派’人士将‘保钓’寄望于正要与美国建交的中共政权;“右派”坚持捍卫国民党政权;部分对国民党失望的‘保钓’人士则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台湾内部,形成‘保钓’运动的第三条路线。”但也有其他亲历者认为,留美学生的“保钓”运动分裂为左中右三派:“左派”认同社会主义,号召承认新中国;“右派”拥护国民党当局,主张革新保台;大多数人属于中间派,只关心“保钓”,不愿在政治上选边站,在参加几次示威游行后很快退出。

  一群热血青年从此分道扬镳,走出不同的人生轨迹。1971年9月,“左派”的保钓学生李我焱等5人应邀踏上新中国的土地,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出于对这批学生的保护,大陆并没有公开报道这次访问,5人访问团也因此被称为“保钓第零团”,以有别于后来公开访问大陆的“保钓第一团”、“保钓第二团”。访问团向周恩来表达了回国服务的愿望,周恩来建议他们“就地报国”,因为新中国就要重返联合国,急需中英文人才,他们可以到联合国作翻译工作。于是,李我焱等一批左翼的“老保钓”放弃了各自的专业,考入联合国工作。

  毕业于台湾大学地质系、1971年获得美国布朗大学地质系博士学位的林盛中则在1972年回到北京,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工作。1978年到1980年,到大陆定居工作的台湾学者专家近200人,其中大都参加过“保钓”运动。大家觉得有必要组织起来,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同时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1981年11月3日,台湾同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林盛中被推选为第一任会长。2011年12月9日,林盛中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海外“保钓”运动转向统一运动,岛内的“保钓”人士眼见台当局软弱无力,遂将注意力转向民主运动和社会运动。1974年,已在台大哲学系担任讲师的王晓波被解聘。目前,他是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副主席、中国文化大学教授。而“右派”的保钓学生则有不少仍活跃在当今台湾政坛,郁慕明、胡志强……官最大的是马英九。

  一场“保钓”运动也改变了林孝信的命运,当时台大物理系毕业、芝加哥大学博士在读的他因为“保钓”上了台当局的黑名单,“护照”被没收,在美成了非法居留,学也不能上工也不能打,被迫成为海外极少数的“职业革命家”,直到台湾“解严”才得以重新申请护照,申请了3次终获批准,1988年回到阔别21年的台湾。此番“保钓”风潮再起,林孝信再度站上“保钓”的指挥车,面对群众发表演说时依然文质彬彬,但他现在面对的不是当年走“建中、台大、美利坚”路线的“精英中的精英”,而多是台湾最基层的草根民众。这些年,林孝信担心最多的是“保钓”已成“昨日之怒”,担心“保钓”的火种无人继承、担心理想主义情怀日渐成为这个社会的稀缺品。本报(环球时报)驻台北特派记者 王 尧

【编辑:王义铭】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