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媒:评析台湾薪资变化的3个10年

2012年10月15日 10: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0月15日电 台湾《工商时报》发表社论指出,提高薪资水平确实是台湾多数民众的心声,也是领导人选举时的热门话题,但10多年来不论蓝、绿谁“执政”,方案虽提的不少,但全不管用,薪资依然停滞;文章强调,台湾与其投入庞大资源去扶植一些低附加价值率的产业,不如把资源投入到1、2个附加价值率高且产业关联大的产业,尤其要摆脱长久以来面面俱到的产业政策思维。

  全文摘编如下:

  观察近10年不论是民进党“执政”期间,或是国民党“执政”期间,台湾薪资停滞的情况没差多少,谁也不用笑谁。民进党“执政”之初,2000年台湾的平均每月薪资(经常性及非经常性)4.2万元(新台币,下同),到“执政”的最后1年,即2007年仅微升至4.4万元;及至国民党重新“执政”,历经4年到2011年的平均薪资还未满4.6万元,两党的成绩皆乏善可陈。

  过去任何一个时期的薪资变化,皆不曾出现如此景况。依行政机构“主计总处”统计,台湾在1981年的平均薪资仅10677元,1991年升至26881元,2001年再升至41960元,到2011年仅微升至45749元。过去3个10年里的第1个10年薪资激增1.5倍,第2个10年也成长了近6成,惟第3个10年仅竟成长不到1成。

  其实,多数民众并不认为近10年薪资还有成长一成,因为小小的薪资增长还抵不过市场上的物价上扬。以消费者物价指数平减后的实质薪资恰可呈现这一处境,1981年民众的实质薪资16641元,1991年升至34829元,2001年再升至43672元,至2011年反而降至42664元。与前2个10年的荣景相比,近10年薪资停滞、倒退,自然要引来广大的民怨。

  人们会问,何以前20个10年薪资可以如此大幅成长,近10年却不行,也许当局官员会用许多理由来解释,例如近10年产业外移、产业结构改变、全球化冲击、劳退新制实施等原因,但这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很难说服人。我们不免要问:何以同样面临这些问题的韩国近10年的薪资还大幅成长62%,新加坡成长38%,香港也成长23%,难道他们没有全球竞争的压力?没有产业外移的困境?没有退休给付的负担?自然都有。不过他们展现的经济实力,显然已逐一克服这些问题。何以他们能,我们却不能?

  10年了,这10年来当局提出无数报告,学者专家也提出无数建言。有人说加入世贸组织(WTO)是机会之窗,但台湾在2002年成为会员之后情势依旧;有人说台湾应产业升级,10年来台湾半导体及面板的全球领先,但局面并无好转。于是,有人主张扩大引进外劳吸引台商返台投资,更有人主张降税来提振企业投资意愿,这些主张其实是了无新意的,以这些老方法来因应10年来无法解决的难题,岂有成功的希望?

  我们认为这10年来台湾经济之所以陷入停滞,民众的薪资难以提升,其根本原因为台湾在全球化生产链里,一直处于代工的地位,代工模式使得台湾不少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虽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所创造的附加价值(value added)却日益微薄。附加价值至终是要分配给各生产要素的,其愈微薄则分配给受雇人员的薪资就不可能提高,这个道理至为明显。

  台湾制造业的附加价值率下滑情况有多严重?根据行政机构“主计总处”的资料,1991年还有28.8%,2001年降至26.8%,2010年骤降至21.3%。附加价值率如此连年下滑,不减薪已属万幸,岂有可能加薪?10年来当局虽采取不少措施想提升台湾产业的附加价值率,但皆效果不彰,如今又拟以自由经济示范区、扩大外劳引进、外劳与基本工资脱钩等方法来提振投资,并认为此将有利于薪资的成长,惟这个逻辑实令人百思不解。试想,一个没有降税、没有外劳就难以立足的企业,如何能寄希望于其出现高附加价值?没有高附加价值,薪资水平又岂有可能提高?

  台湾的薪资停滞10年是个大问题,这不是运用外劳开放、外劳与基本工资脱钩等就能解决的问题。台湾与其投入庞大资源去扶植一些低附加价值率的产业,不如把资源投1、2个附加价值率高且产业关联大的产业,尤其要摆脱长久以来面面俱到的产业政策思维。因为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看看台湾近年所提的6大新兴产业、10大重点服务业、4大智能产业,这么多重点产业岂非等于没有重点,如此再发展10年、20年,台湾附加价值率如何能提升起来?附加价值率不提升,薪资岂有成长之日?

  我们认为薪资不成长,不仅是“执政党”的危机,更是当前台湾经济的危机。这个薪资停滞的循环若不打破,3年后即使换民进党再度“执政”,亦复如是,台湾终将陷入长期的停滞。曾经“执政”8年的民进党政治人物,此时此刻绝不该以旁观者自居,更不应以讪笑嘲讽为能事,而应共同思考如何化解薪资停滞的困局,如此才是台湾社会之福。

【编辑:郭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