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两岸经贸深水区 更需泳技精进泳具充备

2012年10月22日 09:28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美国《世界日报》20日发表社论说,透过ECFA的框架,两岸经贸交流已进入“深水区”,也有愈来愈多的人士体认到两岸交流已逐渐由容易进入困难的阶段。“深水区”的意思是,再也不能水陆两栖式的浅尝,既想涉水又怕被水淹,而必须全神贯注地作好准备才能涉水前进,否则会有灭顶的风险;同时进入“深水区”,还必须要有泳具和泳技的搭配才能安然渡过。易言之,要涉过深水区,没有三两三还是不要上梁山的好。

  社论摘录如下:

  两岸的往来互动,岛内一直有人持行稳致远的主张。所以一旦进入深水区,代表的必然是由易而难的进阶,因此除了提高警觉外,如果非得必须克服、超越不可的话,那么泳技的锻炼、泳具的添置,就是超越深水障碍而能顺利到达彼岸的关键。

  所以,就现实层面来看,深水区的提醒只是希望不要轻忽可能的困难,并多加留心、注意而已。应该不是就此打住,不寻求突困或知难而退。再回到两岸经贸交流的范畴,深水区的比喻是指,今后两岸经贸谈判将不再可能是单方面的让利,而必然是各自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斤斤计较。

  这当然会在后续谈判中,为了争取更多利益而僵持不下,而出现难以达成协议的状况。我们必须指出的是,这样的谈判才是正常的、对等的,任何单方面的让利期待,都是对“两岸特色”的过度憧憬,最后可能都要有支付政治代价的心理准备。当然,如果真的体认到两岸同根生的情怀,并且在世界各国中有特殊的战略伙伴关系,并且源于文化、历史、血缘的基础,那就另当别论了。就现实面来看,这最好是以“两岸友好红利”视之即可,不能作为两岸发展的前提或目标来追求,才不至于出现事与愿违的落差。

  目前台湾岛内不仅仅是大陆政策,更多或所有的公共政策,都已涉入深水区,都是困难重重,绝非轻易可以因应,所以除了提醒留意之外,真的需要在泳技的精进、泳具的充备上下足功夫,同时用最大诚意把政策选择的思考向全体人民沟通、寻求支持,这是台当局执政团队必须全力以赴的关键。

【编辑:郭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