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建言当局增进认同与互信

2012年12月10日 17: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台北12月10日电 (记者 路梅 董会峰)多位两岸专家学者10日在台北指出,当前两岸关系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两岸应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求同存异、强化认同互信,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

  在以“强化认同互信、深化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台北会谈”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余克礼表示,两岸同胞同文同种,血脉相连,在政治认同与互信的问题上有着深厚、坚实的基础。

  他认为,两岸都应展现出更大的诚意,多做有利于强化政治认同、增进政治互信的事;应巩固和深化一个中国原则政治互信的基础,在现阶段努力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两岸都应正视与面对政治议题,将探讨国家尚未统一情况下的政治关系摆上工作日程;双方应以最大诚意化解两岸同胞之间的隔阂与误会,增强政治认同与互信的基础。

  “要解决两岸关系存在的认同问题,两岸除了强调务实,也不能忽略务虚。”台湾亚太和平基金会董事长赵春山说,在“两岸和解制度化”过程中建立共同价值非常重要。共同价值能加强两岸互信,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的法规化和机制化。

  赵春山认为,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是两岸之间的重要价值。如果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努力,能从振兴中华民族着眼、弘扬中华文化着手,在民族整体长远利益考量下,不必为眼前个别利益斤斤计较。也期盼两岸执政当局未来能通过两岸文教交流,建立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经济合作背后有文化认同的作用。没有利益,身份就失去动机力量,而没有身份,利益就失去方向。”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俞新天强调,文化认同是一切认同的基础,从培固文化认同入手,对于拉近两岸人民心灵距离至关重要。不应以“文化多元性”否定台湾的“中华文化主体性”,否则,台湾人民就会失去自己的文化根源和文化支撑。

  俞新天指出,两岸要消除冷战思维的影响,避免用政治斗争的零和思维看待文化。消除文化误解,增强文化理解,彼此欣赏优点,学习对方长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大陆、台湾、港澳甚至海外华侨华人共同奋斗。两岸文化认同一定能在此过程中不断升华,为和平发展奠定更坚固的基础。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则指出,两岸要巩固政治基础、维护一中框架,搁置争议、求同化异,必须共同承担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责任与义务,共同应对外来威胁;两岸应逐步建构两岸高层、行政、民间、媒体互信,直至形成两岸综合互信体系。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卫东就中共十八大后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提出建议:两岸要在政治上相互信任、相互给予对方政治信心,始终将维护、积累和增强政治互信摆在两岸关系发展的突出位置上;要认同和维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双方政治互信的基石;在政治互信基础上,稳步建立包括军事互信在内的两岸战略互信;要加强制度化建设,努力构建两岸全方位的战略互信机制。

  台湾二十一世纪基金会董事长高育仁说,促进两岸进一步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甚至政治、军事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开启两岸历史性的下一阶段关系,应有崭新的思维与战略。“强化认同互信,深化和平发展”实为当前两岸面临的最大课题。他认为,两岸需以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共同史观”来强化认同互信。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