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学者:中国现代化历史存在于台湾人心里头

2012年12月21日 10: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2月21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21日刊载投稿文章指,就需求面、历史传承和展望未来各方面看,两岸人民都应该恢复民族认同,推动互信,深化两岸接触。毕竟“中国的现代化历史并非存在于台湾之外,而是存在于不少台湾人心里头。”

  文章摘编如下:

  日前大陆40名学者赴台与台湾学者交流座谈,探讨认同与互信。惟两岸关系的互信事涉台湾社会的认同,学界多视民族认同是过去的历史传承、当前的需求与未来的期望三者间不断重组调整的结果,其间“公权力”扮演重要角色。

  就需求面而言,大陆经济高速持续发展30年,为台商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使台商得以在内地开拓事业,创造了许多台商传奇。如果内地真如台湾民众所想象的不堪,为何不但台商投资大陆络绎于途,还有数百万台湾民众愿意长居大陆?

  再说历史传承,历史是人类的集体记忆,孕育了民族认同。20年来台湾历史迭遭纂改、颠倒,甚至挑拨历史怨怼,切断两岸历史连结,颠覆台湾民众的民族认同。以表达认同的关键词“祖国”为例,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民众张灯结彩,热烈欢迎重回祖国怀抱;因诸多历史原因,台湾社会历经白色恐怖与“去中国化”教育,“祖国”二字在台湾已悄然消失60年。不过70、80年前,台湾志士在日帝铁骑统治下,仍视中国为祖国。那时中国正值民族存亡之际,两岸差异远胜今日。

  展望未来,两岸可以依托历史、接触现在、建构未来的方式,大力恢复或建构两岸的民族认同。接触现在方面,就是在两岸大交流中,进一步加强经济、政治、观光、宗教、影视…等各领域的实际接触,不断检讨、改进、深化。1949年国民党当局迁台后挹注内地资源菁华于此,如故宫文物、当时中国储存的300万两黄金、十大纺织企业等,6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即奠基这些纺织企业发展的纺织业上。而大陆的改革开放,成就也举世瞩目,这期间就有台湾各界专家与台商献策与投资。

  诚如台湾本土知识分子郑鸿生所言“中国的现代化历史并非存在于台湾之外,而是存在于不少台湾人心里头”、“台湾人的政治或社会活动不只是与整个中国现代化历史接得上,也是参与其中的。台湾人只要能够接受这段历史,也就较能心无挂碍地接受中国人身份”。(作者戚嘉林 台湾世新大学助理教授)

【编辑:王栋】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