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台湾妈妈”张平宜为麻风村子女办职业培训学校(3)

2012年12月21日 15:43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在张平宜建立的青岛(即墨)职业培训基地,学生们在车间实习。(图片来源:山东即墨市台办)

  “我忘不了对我做出很大帮助和奉献的同事、朋友以及亲人们,他们是我在爱的长征中不断跋涉前行的信心和动力所在”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慈善事业中打拼这么多年,张平宜对这句话体会的最为深刻。想当初,在基地筹资、建设和运营等方面,来自各界的帮助使她不断渡过难关。她以希望之翼服务协会为依托,动员和依靠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在实现梦想的征程上,借力行舟,扬帆起航。

  张平宜最感激不尽的是来自台湾的志工老师们,“没有他们的倾情付出,就没有职训基地的今天”,张平宜动情地说。这些老师,来自台湾教育、新闻、金融、科研等部门,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社会志愿服务经验,他们从繁忙的事务中挤出时间,一次又一次跨越海峡,义无返顾地投入到爱的长征。他们每次短则小住七八天,长则一两个月,大家以爱心“接力 ”方式悉心辅导和照顾孩子们。迄今为止,先后有22名台胞来这里做志工 ,他们和张平宜一样,把心血和汗水都洒在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毕业于台湾大学国际贸易系的杨瑞坤老师,刚刚结束在马拉维的援外工作,顾不上返回离开半年之久的在台北的家,从非洲取道北京,直抵青岛,第一时间来给孩子们授课;葛淑玲老师偶然来基地的一次志工支教经历,竟使她深深地爱上了这里。“在那次支教离开时,孩子们哭着蜂拥而上和我拥抱,事后得知,2名个子矮小的同学愣没挤进人堆而郁闷落寞好几天。我暗自承诺,下次一定再来,因为我欠他们一个拥抱!”葛老师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以至于后来她成了这里的常客,成了张平宜团队的一名兼职老师……

  多年来,经常游走在凉山——青岛、青岛——凉山之间,台北的家变得倒有些遥远了。一提到这个话题,张平宜的眼里充满了愧疚。但她有一个理解、包容和支持自己的家庭。当年第一次踏入大陆麻风村采访,她的小儿子只有3个月大,大的也只不过5岁。多年的聚少离多使两个孩子习惯了这种生活,早早地就学会了洗衣、做饭和其他一些家务。兄弟俩也异常懂事,每次放假都会来到职训基地当小志愿者,和大陆孩子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丈夫是一名大夫,深谙麻风病防治的他早年对张平宜的影响很大,以至于使她后来走上了与“麻风”这个字眼相伴的路。张平宜创办的“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的办公室就设在丈夫诊所楼上,妻子不在台北的日子,则由丈夫值守。让张平宜把职训基地直接建在自己公司里的两个弟弟,对她的帮助支持不言而喻,就连在美国定居的大姐,也给张平宜“拉”了进来,加入志工团队,经常从大洋彼岸飞来给孩子们辅导英语。

  “中华女性公益人物奖”、“中华慈善奖”、 “中国全面小康杰出贡献人物奖”、“博客公益奖”、“2011 感动中国人物奖”等等,这几年,张平宜以倾情付出和爱心实践赢得了无数称号和广泛赞誉,续写了一个个爱心“神话”,“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

  从台北到凉山,从凉山到青岛,爱心跨越了海峡隔阻,飞越了千山万水,张平宜以顽强的毅力和执着的坚守,谱写了一曲回声海峡、激越两岸的新时代大爱赞歌。张平宜和她的爱心团队将张开“希望之翼”,在写满大爱的天空振翮高飞,飞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台湾网、山东即墨市台办联合报道)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