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女学者10年深入凉山 出书讲述生命转型的代价

2012年12月28日 11: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台女学者10年深入凉山出书讲述生命转型的代价
凉山戒毒仪式,戒瘾者将喝入白碗中混合的白酒与鸡血。(刘绍华提供)

  中新网12月28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学者刘绍华,花10年岁月来回穿梭两岸、深入当地,完成《我的凉山兄弟:毒品、爱滋与青年流动》一书,探究凉山地区毒品和艾滋流行背后的历史渊源。

  这本书昨天获颁“中央研究院”第一届“人文及社会科学学术性专书奖”,刘绍华感慨地说,这篇著作让她在学术之路不断升等,书中的主角、她的“兄弟”们,却一个个因病离世,“我的研究效率,只为赶上他们离开的速度。”

  凉山海洛因泛滥、艾滋病猖獗,书中将鸦片、艾滋病比喻为当代诺苏男青年的“成年礼”。

  刘绍华表示,过去彝族藉由生产鸦片交换白银、枪枝,彝语的鸦片、海洛因发音相同,青年对这“传说中的好东西”趋之若骛,它成为一种“正面的奢侈品”,从购买到偷抢、从吸食到打针,演变成不可收拾的艾滋病蔓延。

  2005年刘绍华进驻凉山,住在海拔1900米的老旧卫生院,整整一年,她学习彝语、与当地人打成一片,“凡是吸过毒、坐过牢的都会成为我的报导人。”

  想起一名历经三次劳改的青年,最后在老爸、老妈身边死去。刘绍华说,“这些兄弟,谁的心里不害怕呢?”他们在鸦片、海洛因中走向男人、展现阳刚,直到多年后“奢侈品”成为“毒品”,对于死亡,他们只能认命地接受。

  她将凉山兄弟的故事写成通俗文学,并在书中放入许多照片,希望将这本书作为现代化洪流中的纪念碑,“我希望让读者明白,诺苏人如何走到今日,他们付出多少生命转型的代价。”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