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出版《白袍下的反思》 讨论医师课堂没教的事

2013年01月05日 15: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台出版《白袍下的反思》讨论医师课堂没教的事
    台大家医科成立住院医师的反思小组,讨论行医时遇到的困境。 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晚报》

  中新网1月5日电 精神科患者没安全感要求医师留手机号码、骨科“例行”截肢工作,却看到床单下患者的眼泪。从天之骄子的医学系高材生,实际投入医疗“战场”,让不少住院医师很挫折。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台大医院家医科推动“医疗素养反思小组”,最近集结出版“白袍里的反思”,要让住院医师藉由讨论实际发生的案例故事,提醒、鼓励医师不要忘了行医初衷。

  学会放低姿态 找行医初衷

  参与反思小组的台大住院医师陈冠儒说,人体不是机器,不是修了就会好,不像读书考试,有标准答案,参与反思小组后,他学会“要放低姿态”。住院医师李榕修则说,患者的感谢给医师前进的动力,曾有一名老太太出院时给她的拥抱,让她好几天都觉得很温暖。

  医疗过程难免碰到家属的责难,住院医师陈昭先就说,有时候患者状况不好,医师尽了最大努力,但家属只有责骂,心里真的很受伤。

  这些出现在不同医疗现场的案例,提醒也考验年轻医师的行医态度。像有精神科患者,因为没有安全感,向医师要手机号码,让住院医师困惑医病关系的界线。也有患者不耐久候,大声咆哮要投书,医师只能耐下性子替她安排。

  另外,当面临截肢的糖尿病患,医师常是敲敲病人的腿,惯性思考要膝上还是膝下截肢,这个动作对医师只是一个平常不过的医疗判断,但对患者来说,膝上截肢却意味着以后不能走路。手术顺利结束后,住院医师看到老伯伯满脸无声的眼泪,只能狼狈逃离。

  想要视病犹亲 但知易行难

  医病关系对立的氛围下,医学素养课程越来越难教。和信治癌中心医院医学教育讲座教授赖其万说,不少医学系都在努力,希望让“视病犹亲”不是口号。推动反思小组的台大家医科主治医师梁继权说,与其一天到晚骂健保制度、血汗医院,无法改变现状,不如鼓励年轻医师反求诸己,不要忘了披上白袍前的誓词。

  医病关系不佳、医护人员出走,有些医师埋怨健保给付不佳,让收入缩水不如以往,有的医师则怪罪患者“难伺候”,动不动就扬言提告、录像存证。

  赖其万说,近年来有不少医学系有类似反思小组的作法,要医学生重新思考,如何让越来越冷漠的医病关系“破冰”。不过他说,医病关系是医师、病人双方的事,“两边都要检讨”。否则新进医师丧失对医疗志业的热情,会让越来越多原本怀有爱心的医师裹足不前、甚至退出,反而不是好事。

  梁继权说,医师素养很抽象,“跟学生说视病犹亲没人会反对”,但实际去做却不容易。现行医疗体系中,医师得不到民众的信赖,医师也有必要试着打开医病沟通的窄门,以同理心关怀病人。

  病患不愿体谅 医师很头痛

  不少医师忙到没时间吃饭,值班时发烧边打点滴,比患者更像病人。台大医院住院医师李榕修说,有时患者不耐久候,会以“等一下要赶火车”为由,进诊间频频催促医师看快一点,让医师感觉不受尊重。

  另一名台大住院医师陈昭先也说,有的患者觉得自己付了挂号费、诊察费,“就要把我医好”,这样的态度,也常让医师很头痛。

【编辑:夏涵】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