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涉台专家解读:陆资入台缘何遇“冷”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2月04日 14:03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台湾自1991年开放对大陆地区投资,至2009年6月底累计核准投资项目近3.8万件,投资金额近800亿美元。但因台湾未开放大陆资本(陆资)入台投资,不仅导致两岸资金流动长期呈现失衡状态,而且长期阻碍两岸资源要素的流动与配置,无法达到两岸产业资源要素的优势互补。过于保守的开放政策让台湾依然无法与大陆进而与全球有机连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唐永红今日在本网刊发专文,分析陆资入台投资不如预期的原因及影响。唐永红指出,台湾当局应再次检讨其陆资入台、陆客入台等开放政策,进一步加大开放程度并改进配套政策措施,尽速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   

  全文内容如下:   

  一、陆资入台投资不如预期的原因

  据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统计,台湾自1991年开放对大陆地区投资,至2009年6月底累计核准投资项目近3.8万件,投资金额近800亿美元。但因台湾未开放大陆资本(陆资)入台投资,不仅导致两岸资金流动长期呈现失衡状态,而且长期阻碍两岸资源要素的流动与配置,无法达到两岸产业资源要素的优势互补。更重要的是,在大陆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中心的国际环境下,这种对大陆资本与其它方面的不开放政策,严重制约了投资岛内的企业的全球化运作,影响到岛内外投资人对岛内经济发展环境与投资环境的评估与信心,从而一方面加速了岛内产业资本的外移步伐,另一方面影响到岛内外资本投资岛内的意愿,进而影响到岛内产业的创新与升级,最终影响到岛内经济成长的速度以及就业与薪资的成长。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随着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特别是为有助于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冲击,台湾当局在开放台资投资大陆18年后的2009年6月底,不得不开放陆资入台投资。

  台湾当局按照“先紧后松、循序渐进、先有成果,再行扩大”的陆资开放原则,历经三阶段开放,累计对陆资入台投资的开放程度达到66.8%。其中,制造业部分已开放204项,开放幅度达97%;服务业部分已开放161项,开放幅度达51%;公共建设(非承揽)部分共计开放43项,开放幅度达51%。

  但据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统计,开放陆资入台投资3年半,截至2012年12月底,核准陆资入台投资案仅342件,投资金额约5.03亿美元。数据表明,尽管至今台湾当局开放陆资来台投资三年半了,但陆资入台投资意愿不足、步伐缓慢、规模较小,除了2012年成长势头良好之外(投资件数较2011年增加35.29%,投资金额成长650.11%),总体上不如预期,基本上还处于试探性投资阶段。原因何在?

  首先,在长达2年9个月的前二阶段,台湾当局开放给陆资投资的业别项目相当有限,对陆资投资有吸引力的行业领域更少。

  2009年6月30日第一阶段开放的192项中,制造业开放方面,据台湾行业标准分类第8次修订版,台湾制造业细类共212项,但第一阶段对陆资仅开放了64项,仅占总项数的30%;服务业开放方面,台湾服务业细类326项(台湾行业标准分类第8次修订版),但第一阶段分三次对陆资仅开放了130项,约占总项数的40%。若依WTO服务业承诺表行业分类,台湾承诺开放的服务行业计113项,但2009年6月30日对陆资仅先开放25项,仅占22%;公共建设开放方面,台湾公共建设分类共计81项(台湾行业标准分类第8次修订版),但第一阶段对陆资仅开放11项,占总项数14%,而且陆资在台投资仅限于非承揽部分,公共工程承揽部分不予开放。在第一阶段开放的基础上,自2011年3月7日第2阶段开放了42项业别项目,包括制造业25项、服务业8项以及公共建设9项。但第一、二阶段累计开放陆资入台投资项目计247项,其中制造业89项,占整体制造业212项的42%;服务业138项,占服务业项目总数326项的42%;公共建设(非承揽)20项,占公共建设项目总数83项的24%。

  与此同时,在相当有限开放的业别项目中,对陆资投资有吸引力的更少。台湾开放陆资投资的业别项目,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传统产业,制造业以食品、饮料、纺织等为主,服务业以餐饮和批发零售为主。但这些产业在岛内不但发展相对饱和,市场竞争激烈,而且成本高,利润低。显然,台湾开放陆资入台投资的业别项目欠缺吸引力。而真正对陆资有较强吸引力的业别项目,如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与高科技产业等,都未开放陆资入台投资。

【编辑:郭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