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之光”面包师傅惊动马英九 被激情挽留

2013年03月29日 11:0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台湾有一位面包师傅叫吴宝春,因为在国际上拿过奖,被台湾媒体冠以“台湾之光”,成为名人受到关注。

  近日,台湾的两大媒体为吴宝春翻脸了,一家报道吴宝春在台湾申请EMBA被拒,结果新加坡大学派员到台招生,台湾“人才将出走”;另一家称这是杜撰的连续剧,吴既没申请,新加坡也没来面试。媒体各说各话,吴宝春在夹击之下都结巴了,看得出是个谁也不想得罪的手艺人。

  媒体不放过吴宝春,是因为这个话题引来四方“毒舌”,个个语不惊人死不休。吴宝春是否被拒、有没有资格读EMBA的确值得关注,这牵扯教育方向与制度,可惜关注的理性声音太少,激情调门太高,连马英九都被吵到了,指示工作人员打电话到吴宝春的厨房,“激情”挽留。

  教育部门的主管马上表示修订条文,让只有初中文凭的吴宝春读EMBA。这下,过去骂条文僵化、骂大学“白痴”的激情之声又炮口掉转,讽刺修改规定是“拍马屁”、“吴宝春条款”,痛斥降低文凭含金量、让台湾教育质量下滑。

  社会有多元之声不是坏事,但如果只有批评才气壮、只有声大才正确,会令事情越说越乱,大众一头雾水。那种别人都是牛粪,只有自己是鲜花的讨论态度更是一种坏的示范,媒体、名流以此种面目示人,久而久之,伤害温良理性。

  媒体认真报道真相,别追求轰动的效果;执政者调查研究,别忙着讨好民意;学者理性分析,别想着一战成名;老百姓先稳住神,别一听就“惊”……这都不难做到,不难的事做不到,人群欠理性,社会欠成熟。

  两岸如此。其实,新的局势应该看清,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当下,激情与声大不那么重要了,态度是否理性、分析是否准确、观点是否有建设性方显英雄本色,特别是在信息混战和口水四溅的时候。

  因此,无论是谁,在自己的位置认真观察与思考,理性发声,于自己于社会都更有益处。想要一鸣惊人,如果没有真东西支撑,将会瞬间灭顶,再赔上已有的招牌,何苦来也!

  回到吴宝春,媒体、名嘴、马英九齐上阵,吴宝春能否在台湾上EMBA值得观察,台湾的教育制度如何完善也值得观察,更值得观察的是,社会能否因此而意识到理性与客观的重要。(陈晓星)

【编辑:郭思远】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