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政治人物遭遇国学:马英九引孟子出错令民众吃惊

2013年04月05日 08:5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政治人物遭遇国学:马英九引孟子出错令民众吃惊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台湾政治人物会因各种理由挨骂,其中一种典型情况近日发生在马英九身上,他引用孟子时说错出处,引发“台下一片哗然”。两岸的公众人物如果用错成语,或者弄错经典,会很没面子,有时甚至会被视为“没文化”。

  民进党在台湾搞了8年“去中国化”,但事实证明,台湾可能仍是华人社会中国学氛围最浓的地区。

  “真正知道台湾优势的人”

  马英九3月28日参访台中市潭子区“宝熊渔乐馆”,讲到农牧业永续发展时说,周朝有法令规定,鱼身超过20厘米即要丢回河中,所谓“数罟不入洿池”。他并说,这句话源自“孟子与齐宣王”对话。而实际上,此话出自孟子与梁惠王对话。马英九可能是口误,或者偶尔记岔,但台湾媒体报道说,当时台下听众“一片哗然”。

  马英九一直给人国学功底深厚的印象。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在各种场合引经据典,几乎从来不曾出过错。这可能是听众对马英九出错反应较大的原因所在。当然这也说明,台下听众都对孟子很熟悉,连出处都记得清清楚楚。

  马英九常对民进党的“抹红”表现敏感,但从不讳言对国学的推崇。他曾说,自己虽然不能说用“半部论语治天下”,但像处理两岸事务,他就从经典里获得许多启发。比如《孟子梁惠王下篇三》说,以孟子所言“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看两岸关系,是丝丝入扣。

  2012“大选”期间,马英九团队拿起国学做武器,敲打了民进党一记。一支以“读经”为题材的广告影片,详述台湾的孔庙读经班如何在台扎根,并登陆对岸的情形。影片还远赴湖南长沙取景,并录下读经班的师生感言,表达台湾发扬中华文化的可贵。片尾字幕说,“比起民进党,你们才是真正知道台湾优势的人”。

  公文仍在使用文言文

  有一部马英九传记透露,马英九自小接受严格的国学教育。马英九之父马鹤凌是国民党基层党工出身,曾担任过国民党中央考纪会副主委一职,他要求子女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所以,马英九从小被“强迫”读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左传、论语、孟子,每晚10时熄灯,早上6时起床念书,还要练毛笔……

  马鹤凌经常用湖南名人曾国藩的两句话训勉儿子:“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根据这些规训,他订下了培养儿子的目标——弘毅之士。教导儿子马英九牢记忠孝和民族大义。在给马英九灌输应有的大中华观念的同时,他还从国学精髓中找出了另一些准则,如“理正气和,义正词缓”、“有原则不乱、有计划不忙、有预算不穷”等,对马英九进行人格生活教育。

  和大陆不同的是,直到今天,国民党当局的一些文件仍然使用文言文,比如颁给官兵的嘉奖令,用词就十分古奥雅驯。和喜欢使用街头俚语骂人的民进党政客相比,国民党政治人物也显得更为儒雅和有底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2006年在北大的演讲,被评为“极具历史感和家国人文情怀”。台湾《旺报》近日报道说,连战、吴伯雄等人在大陆访问时留下的题字墨宝,受到市场热捧,连战的落款题字,在大陆可卖到比较高的价钱,而且竞标者众。

  意识形态怎敌文化

  民进党留下的“成语故事”都比较搞笑,比如陈水扁曾用“罄竹难书”称赞台湾义工的贡献,而当时的“教育部长”杜正胜还帮扁辩护说“这是聪明人的用法”;杜正胜本人主持编撰的“成语词典”,还把“三只小猪”之类的词都归为成语,一时传为笑谈。

  民进党千方百计“去中国化”,当然要篡改经典。不过,在国学教育这一领域,台湾人自动地给予了反抗。尽管官方规定的中国历史课和语文课的比重减少,但许多台湾中小学、文化团体反而加大了经典教育的力度。本报记者在台北参观过一所规模不小的私立小学,课程以古文经典为主,连教室都设计成古代书塾的模样,矮几竹席,学生或跪坐或盘腿,诵读经典,其声朗朗。近些年,“读经运动”在台湾兴起,并推广到了大陆,在两岸都影响不小。

  今年2月,台南市第二届读经状元评鉴会考在孔庙举行,1300多人拿到状元资格。最小的状元是年仅两岁的黄宣融,竟可以背出“道之宗旨”、“礼运大同篇”、“弥勒真经”等3科经典,黄宣融的妈妈表示,宣融在她肚子里就开始听读经,出生后和哥哥一起读经,所以背诵经典对他很容易。年纪最大的状元是87岁的文秉森,他报考了11科段,展现惊人记性。台南号称绿色大本营,在这个例子里,政治又一次输给了文化。(王 平)

【编辑:丁文蕾】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