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永春沈家大院:离乱的笔墨 两岸商贸的历史见证

2013年04月16日 10:44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屋檐一角,体现了闽南建筑工艺的风华。  记者 刘深魁 摄
沈家大院内多处可见诗联题词。

  生逢离乱,修身齐家的思想自然别具深意,在命运多舛时局中游离的民国企业家尤为如此。因此,永春的沈家大院明面上看只是衣锦还乡后的修屋建祠之举,然而,通过保存至今的名家笔墨,能窥视出主人“独善其身”的无奈。沈宅的雕梁画栋和笔墨镌刻,也还原了那个时代民族企业家的幻想和境遇。

  出永春县蓬壶镇,一路向东,蜿蜒山路沿途的桂花树郁郁葱葱,暗香浮动中,为名为沈家大院的这片老宅平添了几分灵气。在此出生长大的沈云星,正忙着系挂桂花香包,“香包清香提神,挂在窗棂和梁柱上,能防霉、防虫蛀,这是老宅保护的秘诀”。

  沈云星的祖辈是沈逢源的族亲,他说,由于筑造合理、保护得当,除了更换过一两次房瓦,以及石雕窗户损毁一处之外,这所历经沧桑的老宅至今保存完好。“沈家大院的名气在外,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虽然老宅有些破旧,里面可是藏着不少宝贝。”

  沈家大院,又名德兴堂,于1941年建成,是永春籍台胞、著名企业家沈逢源的故居。这座典型闽南侨乡特色的古民居,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为二进悬山式土石木结构,全座有房间32间、5个天井,精雕细作,结构讲究。尤其是正厅两根杉木柱上,雕刻着左鸾右凰、仙人骑凤等图案,并有对联一副:“德水自长流,润屋润身定卜肯堂肯构;兴宗期后起,良弓良冶庶几为龙为光。”据说是仿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授的字体。在老宅内,环顾四周,多处可见诗联题词,且都以“德兴”两字为上下联首字,即“冠头联”,读来颇有趣味。

  “我说的宝贝,就是这些对联题字,它们可都是名家的真迹,文物部门鉴定核实过的。”顺着沈云星指的方向,能看到落款皆为名人,包括国民党元老林森、于右任、邹鲁,著名书法家梁披云、季守正、陈维恒、林以仁、林泸成等名人大家的真迹。

  正厅高悬的“德兴堂”题匾,系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林森以“德兴”为堂名,寓意沈家品行的高尚、正直宽容以及家族兴旺发达等。此外,在诸多对联中,一副题为“栖鸾多种竹,爱鹤莫移松”的尤为人称道。“这是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题写的,有两层内涵,既讲生态,又讲做人的道理,寓意沈氏后人要多立德、多做善事。”沈云星说。

  据沈云星介绍,沈逢源一生投身于振兴民族商业,与朋友一起创办“永顺兴行”,规模扩大后改号为“鸿荣行”,并在香港、澳门等地开设连锁分行。1946年,沈逢源组建“南成行”,分行遍及台湾、上海等地。1954年,他又在台湾新竹县投资兴办“新竹玻璃公司”,在香港兴办“立丰织绸厂”,带动了当地轻工产业的发展。沈逢源一生结交的朋友非常广泛,既有当时国民党高层人物,也有共产党革命志士。1941年,沈逢源返乡捐资创办仙岭小学,并建“德兴堂”,遍邀名家留下墨宝,从中也可见沈逢源当时的社会影响力。

  村民沈荣埭说,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求来名人墨宝后,据说沈家熔化了数公斤黄金,用来装饰这些对联题刻以及雕梁画栋、窗棂木刻,以致天黑不用点灯,宅内同样亮堂堂一片。此外,由于老宅地处山区,建屋所用的石头和木材需从外地购入,其中一些还是沈逢源专门托人从台湾运来的,然后人工一步步运到山上。

  永春县博物馆馆长曾汉祥说,沈家大院是非常难得的古建筑民宅,在石、木雕刻和油漆等建筑工艺方面,体现了民国时期闽南工艺的较高水平,具有很高建筑价值。同时,民居融合传统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书法、雕刻艺术于一体,是闽台两岸商贸往来的重要历史见证,也体现了那个年代民族企业家的发展往事。

  如今,沈家大院已物是人非,沈氏后裔也迁居他地,庭院内留存的笔墨镌刻和雕梁画栋,仍在述说着那个战乱年代冀盼德兴的家族故事。(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 通讯员 姚德纯)

【编辑:杜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