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台湾助手:台湾制造业走到头

2013年05月03日 13: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5月3日电 据台湾《新新闻》周刊报道,“我从小在基隆长大,亲眼见证50年前的基隆港如何养活当地人,甚至撑起台湾经济;但也看着它逐渐衰败走入历史,最后当地居民只能离开故乡外出工作。这次自由经济示范区把基隆港纳入,我不希望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台湾经济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仁山感慨地说。

  高仁山曾跟随有“现代管理学大师”之称的彼得•德鲁克( Peter Ferdinand Drucker)做研究长达3年多,是他最后的助手。

  资源猛砸,市场上仍拼不过

  台湾当局“经建会”推出的自由经济示范区,第一阶段“五港一空”即将在7月上路,不过望着初步规划的内容,高仁山却直摇头。“最初台经院提出的构想,是想先透过高雄港来开放人流、物流、金(资金)流,试试看在金融开放上会带来什么问题,或者能否带动更多发展,之后再逐步将全台湾开放成自由贸易岛。”

  但现在“经建会”却打算“五港一空”同时上路,虽然开放“物流”,但依然限制“金流”,让示范区看起来就像是“自贸港2.0”。更不用说多点同时上路,当局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投入,这些资源该如何分配、地方又能如何搭配,都让人担忧。

  开放物流并搭配“前店后厂”,“经建会”打算透过示范区将制造业拉回台湾,“但我们的GDP中,大约只有28%来自制造业,剩下7成都由服务业贡献,制造业的毛利低、成本高,必须要有大量资金投入才能撑起来。”高仁山表示,加上台湾本身没有足够资源,人力成本也不比东南亚国家低廉,即使当局不断将资源砸在制造业上头,一样很难在市场上挣得一席之地。换句话说,台湾在制造业的发展,已经“走到头了”。

  港口的功能,是把人带来消费

  高仁山感慨,台湾的产业转型喊了15年,2000年开始说要推广知识经济,透过知识经济带动服务业与文创产业的进步,但是一直到现在,转型转不成、知识经济也没个影子,当局却还停留在依靠制造业发展的思维,撑着已经走下坡的产业。

  不要制造业,那台湾可以要什么?高仁山直言,日本的横滨与长崎过去都以自由贸易港起家,但港口并不会只停留在提供“物流”上,“毕竟只有‘人’才花得起钱,港口最大的功能应该是把人带来这里消费,才能刺激地方的经济发展。”而要让人愿意来花钱,港口必须与地方城市特色结合,发展出有特色的观光旅游或是有质量的服务业,才能创造出更高的附加价值。

  “以基隆港为例,基隆港规模不比高雄港,要做物流,两个货柜就塞满港口。近几年虽然有邮轮停靠,但是一下船人就直接载往他处消费,对于当地没有一点帮助。”高仁山说,如果基隆当地可以发展出雨都的特色旅游,加上文创商品,就能让港口带动城市发展,提供当地更多就业机会。

  与其卖加工,为什么不卖设计

  高仁山强调,示范区应该和台湾整体竞争力做连结,“我们不能继续追着别人的老路跑,而是要找到自己的‘蓝海’。”要能吸引海外厂商到台湾投资,台湾本身得要能提供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高仁山举例,例如台湾的兰花育种享誉国际,当局就应该让兰花产业形成群聚效应,吸引国际产商到台湾设点,甚至发展农业观光,才有办法开创新的就业机会。

  台湾现在的困境在于,当局无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年轻人的起薪低、工作机会少,导致多数人宁愿出走。高仁山直言,他在美国担任过研究助理,深知海外薪资水平比台湾好太多,如果不是身为长子必须担负家庭责任,也不会回来台湾工作。但台湾并非没有人才,而是留不住人才,他强调,想要留住台湾的年轻人,当局的政策应该要能提供他们发挥的空间。

  高仁山表示,“经建会”提“深层加工”,但为什么不是“深层设计”,台湾的年轻人很有创意和创新的勇气,别人卖茶壶,一个一百块以量制价;他卖的是经过设计、限量制造的茶壶,一个一万块不怕没人跟他买。这种创新的行动力,才是未来台湾最大的竞争力,示范区与其要开放外籍白领劳工,倒不如引入年轻人的创意能量,“继续搞制造业,只是让台湾再停滞15年”。(文╱吕苡榕)

【编辑:郭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