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5·12震灾五周年 重访台湾同胞捐建教育项目

2013年05月16日 15:58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5·12震灾五周年重访台湾同胞捐建教育项目
都江堰顶新新建小学。(《两岸关系》杂志社记者 邓明明 摄)

  近日,“川震五年看重建振兴――走访台湾援建项目”专题采访活动结束在映秀的采访,记者一行先后到汶川、都江堰、彭州等5.12极重灾区县(市),走访台湾同胞捐建项目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台湾同胞迅速行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捐款捐物,帮助灾区群众度过了难关,深深体现出了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情。恢复重建中,广大台湾同胞又积极捐建了一批安置小区、学校等设施。

  在台湾同胞的关心支持下,汶川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综合楼及附属工程于2011年6月通过批复立项,8月完成公开招标,10月初开工,去年底通过验收。按照“8级抗震、8度设防”的要求,建有6层楼的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综合楼1幢、配套标准塑胶篮球场、室外健身场所各1个,绿化面积达1453.93平方米。于今年3月底正式投入使用。

  “我们现在的设施条件一流,较震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13所学校整体设施,至少提前发展了30年。”教研中心主任刘欣告诉记者,这一切离不开台湾同胞的爱心捐助,由于环境改善,现在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分期分批安排1000多人次的教师培训或轮训,全县1300多名教师,几乎都能有机会轮训一次。

  不仅如此,汶川县教育局还整合资源,将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安排在了教研中心大楼,将台胞的捐建项目作用发挥到最大。特教学校工会负责人秦刚介绍道,整个阿坝特教事业起步较晚,震前我们是与县二小一起教学,聋哑残疾学生只有40多名,现在设施齐全、容纳能力扩大到120人,有来自全州9个县的86名聋哑学生。

  走访过程中,我们最深切的感受是:这些捐建项目,不仅规划理念超前、建筑风格独特、设施设备一流,而且台胞亲力亲为,十分注重持续援助帮扶,为灾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都江堰顶新新建小学以及彭州市新兴镇亚东小学分别由顶新集团和亚东水泥有限公司全资捐建。短短几个月时间,教学楼主体工程就完工交付使用,后续新建塑胶操场、篮球场以及墙面翻新粉刷,并设立奖学金和优秀教师奖励基金等,不定期到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心理辅导、走访学生家庭、教师培训等交流互动,都深受学生们欢迎。

  顶新新建小学接收到的后续援助项目资金高达260余万元。“从悲痛、震撼,到激动、振奋,广大师生都很感谢顶新集团的捐助与关怀,我们只有尽其所能,教好学生,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以更加优异的教育教学成果,来回报台湾同胞的关心支持。”都江堰顶新新建小学校长王华群对记者说。

  地处彭州龙门山区边缘的亚东小学,从规划设计、招标建设,都由台资企业亚东水泥有限公司组织实施。三层高的教学楼层层见绿,配有课外活动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人本设计理念。学生下课后,不用下楼到操场,也能休息玩耍,做做课外活动。

  今年31岁的誉传平老师,就是新兴镇本地人,师范毕业后就回到母校工作,她说,震前,新兴小学破旧不堪,她的母亲小时候也是在这里读书。对比震后学校环境的变化,誉老师满是幸福,现在的教室宽敞明亮、多媒体设备齐全,仅仅一个教室的设备,就相当于以前全校的设备。这也使我们的教学效率更高、学生对课本的理解也更快,我们工作起来也更舒心了。(《两岸关系》杂志社驻四川省记者站记者  邓明明) 

【编辑:郭思远】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