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评论员:两岸为何需要民共交流?

2013年07月02日 10:35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谢长廷的香港民共研讨会,不但首度组团进行民共交流本身,得到大陆的正面肯定,同时也在两个政治认知差异上,得到大陆的善意回应:

  首先是大陆认知到,只局限在国共交流,很可能产生偏听盲点,不利于“全面反映台湾民意”,导致不必要的两岸误解。以这次引发台湾基层反弹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为例,尽管谈判长达两年,召开60次业务沟通协商,但台湾不管是“立法院”还是受冲击产业,都表示毫无所悉。大陆自认为已经让利,马“政府”却沟通失当,导致台湾人民同时迁怒马“政府”和大陆,使大陆陷入无妄之灾。

  其次是大陆也认知到,“两岸交流应让广大人民受益”、任何协议“需要重视基层民众的利益与合理关切”。再以这次服贸协议为例,受益产业如金融业、电子商务、营造业等,显然都和国民党互动较多,尽管潜在获利大,受益从业人数却比较少。反观受损产业如美发业、印刷业、洗衣业、中药业等,则与民进党较有渊源,尽管潜在损失较小,但受害从业人数却比较多。

  换句话说,国、民两党具有颇不相同的社会代表性。国民党选民偏“北部、大企业、中上阶层”,民进党选民偏“中南部、中小企业、中低阶层”(合称“三中”)。这次服贸协议谈判结果,受益者明显偏向大企业和北部企业,受害者明显偏向弱势“三中”。总体计算,尽管仍是大陆让利,但对“三中”来说,却是明显不公平。

  这种因为两岸交流失衡所导致的不必要偏听,其实很容易改正,只要大陆不要局限于国共交流,把交流对象扩大到台湾两大党,大概就能解决大半。马“政府”沟通失能,民共交流就能补强政治沟通的不足。同理,国民党对“三中”照顾不周,民共交流也能补强台湾的社会代表性。

  毕竟,服贸协议的冲击,还只是马“政府”沟通不足、代表性不足的第一波冲击而已,未来两岸还要面对的货品贸易开放,更将涉及两岸制造业的更大幅度开放,可能导致的冲击更将远超过服贸协议。如果不及早建立民共交流机制,及早补强台湾的沟通能量与社会代表性,未来的基层反弹,恐怕还会让大陆更加深感意外。(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美丽岛电子报副董事长郭正亮)

【编辑:杜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